期待五福里五福临门四喜开财三星开泰好事成双一切顺利!《我与老门牌的故事》365-252五福里

标签:
社会学记录老门牌高松南京地名 |
分类: 南京城市记忆 |

《我与老门牌的故事》365-252
五福里(1-26号)南京秦淮区,钓鱼台所。东起孝顺里,西至鸣羊街。原为徐达五公子的西园。曾名五福园、五福横首。1954年易名五福里。(1984年江苏省南京市地名录)
南京除了五福里,与五福有关的还有五福街、五福巷、五福新村等。我2009年还发过五福里的博客,城南夜色之10:五福里 鸣羊街 殷高巷[南京记忆],还有南京记忆n+35:五福里2008年与2014年#高松文献馆#,都是对五福里的变迁记录。但真正最有五福里代表特色的有三点,靠近鸣羊街路口的墙上有个“福”字青砖雕,在五福里中段有个墙角有块某私宅墙的界石,在五福里的孝顺里路口有一户还保留着“祖宗阁”。有句话是“北京的胡同,南京的巷子”,这句话还能看到的现场基本就在老城南的门西这里了,也就是五福里这前后。南京老城南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源自于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把南京城墙围合的老城分为3部分:西北军营、东部皇城、南部民居市肆,因此老城的南部以夫子庙为核心,东西至明城墙,南至中华门,北至白下路,是南京居民最密集的地区,延续至今,称为“老城南”,包括仓巷、评事街、南捕厅、牛市、夫子庙、白鹭洲、老门东、老门西、小西湖等著名地区。南京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众多蕴含时代印记的文化遗产,老城南是南京文化的发源地,历史悠久,有着浓厚的人文气息,是能够代表南京本地文化的活化石。俗话说“北京胡同,南京巷子”,从高岗里、孝顺里、饮马巷、殷高巷、到荷花塘、五福里、谢公祠,一条条巷子紧密相连,静静的诉说着南京老城南的千年春秋。南京公布第二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时,五福里13号民居、17号民居,这两处民居都是清代的建筑都被列入保护名单。还有秦淮区荷花塘8号民居、殷高巷22号民居,也都是清代建成的老建筑也被列入。
五福里可能会有五福吧,会被保留、保护、保持、保育、保证不了的留存吗?我不想再抱怨与说风凉话,因为都没有实际作用,只有记录记录才是最重要的历史文献,留给后世的研究者一份历史图片,可能他们会看到他们需要的历史线索。时间总是在洗涤着很多东西,包括城市的老街巷,我近期在安徽铜陵的犁桥艺术村,计划给这里的村中街巷起名字,让在大城市消失的老街巷名,在乡村保留复活,希望我的计划能实现。最关键是感谢我的伯乐之一梁克刚的理解支持。收工!文中很多不准确的记忆还需要同道交流指正~
完稿时间:2021年9月24日
实施地点:北京昌平区小汤山高山流水文献馆
拍摄人:高山流水
作品人、老门牌收藏人:高松
*一年艺术实施计划由《高山流水文化保护基金》全程支持;
*《矿脉艺术小组》出品,高松实施完成。
《我与老门牌的故事365》社会学艺术计划是用2021年一年时间完成我20多年收集记录的准备,每天对一个南京老地名的回顾,用已经消失和正在消逝的老地名回味一座城市的肌理与余温,让老门牌再次出现在我身体的不同部位,再次出现在我生活的每个场景中。
小记:高松1997年开始收集南京及全国拆迁现场老门牌,被收藏同道称为收藏门牌第一人。20余年收集南京为主的不同时期老门牌众多,2014年在北京元典美术馆由策展人:方文山,出品人:谷燕与梁克刚,举办高松老门牌城市记忆文献展。与老门牌相关的社会学艺术思考开始出现,并且完成了系列老门牌当代艺术创作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