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高发起“寻找鸭舌”建议,你多少年没见过有舌的烤鸭了!《我与老门牌的故事》365-250西街头

标签:
老门牌高松社会学记录社会学艺术南京地名 |
分类: 南京城市记忆 |

《我与老门牌的故事》365-250
西街头(1-168号)南京建邺区,水西门所。东起水西门外大街,西至茶亭东街。因位于莫愁湖之西,故名。(1984年江苏省南京市地名录)
这个南京地名西街头应该是1992年开始建成“西街头小区”时就慢慢消失了,因为在之后的十多年中拓宽水西门大街与升级南京遇难同胞纪念馆,将这条与水西门外大街纠缠生长的老街慢慢消解。西街头应该是老水西门的过去了。水西门是南京明城墙十三座明代京城城门之一,原名三山门,水西门坐东向西,面临秦淮河,其规模仅次于通济门和聚宝门(今中华门),为福船型(鱼腹型)内瓮城的主城门。水西门为水陆两栖城门,旧时南京城水路进出的主要通道。三山门外形与通济门略同,建有内瓮城三座,门垣共四道,每两道城墙间设瓮城,内瓮城呈船形或者鱼腹型,供作储兵防守之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席卷全国的拆城运动波及南京,1953年前后三山门瓮城和城门陆续遭到拆除,1958年又拆除残存的城门和城墙,1959年城门门券及右侧城墙拆除后,内外秦淮河水系不再贯通。水西门外辟有水西门大街,经过三山桥跨越秦淮河,通往外郭江东门,两侧有分别有莫愁湖、南湖,现在水西门遗址辟有水西门广场,众多城市干道在此交汇。历史上三山门一直沿用至两宋、元代,及至明代洪武年,明代洪武初年仍直接利用这座旧有的城门。直到明洪武十九年(1386)才重新建造。此门为明清时西出要道,凡从城西进入应天府城的人都是从水城门上岸入城。虽然都没有提西街头地名,但我在这些信息中都能感觉到西街头的气息。水西门外还有后来复建的孙楚酒楼等。
必须要跑题一下了,憋了好几天要说一个事情。现在还有人在吃烤鸭与盐水鸭,以及单买鸭头时还能看到鸭舌?我是1994年到南京时还吃过带鸭舌的鸭子,后来就越来越少了,据说是鸭舌被单独开发包装销售了,也是鸭身上价格最贵的部分,所以大众意义上就没有了鸭舌。鸭舌在大众层面消失,如果在古代就可能被解释很多了,不许“呱呱叫”不许乱说笑,吃什么补什么,所以鸭舌要让它成为禁品……,都是我的乱说,你们再吃鸭子子时,注意看看还有“鸭舌”,如果真的发现了,通知一声,都去那里买鸭子。文中很多不准确的记忆还需要同道交流指正~
完稿时间:2021年9月22日
实施地点:北京昌平区小汤山高山流水文献馆
拍摄人:高山流水
作品人、老门牌收藏人:高松
*一年艺术实施计划由《高山流水文化保护基金》全程支持;
*《矿脉艺术小组》出品,高松实施完成。
《我与老门牌的故事365》社会学艺术计划是用2021年一年时间完成我20多年收集记录的准备,每天对一个南京老地名的回顾,用已经消失和正在消逝的老地名回味一座城市的肌理与余温,让老门牌再次出现在我身体的不同部位,再次出现在我生活的每个场景中。
小记:高松1997年开始收集南京及全国拆迁现场老门牌,被收藏同道称为收藏门牌第一人。20余年收集南京为主的不同时期老门牌众多,2014年在北京元典美术馆由策展人:方文山,出品人:谷燕与梁克刚,举办高松老门牌城市记忆文献展。与老门牌相关的社会学艺术思考开始出现,并且完成了系列老门牌当代艺术创作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