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桥没了,小心汽车、小心碰瓷、小心上当、小心受骗、小心成为世界6我与老门牌的故事》365-246

标签:
老门牌高松社会学艺术南京地名 |
分类: 南京城市记忆 |

《我与老门牌的故事》365-246
小心桥东街(1-95.2号)南京秦淮区,饮虹园所。南北走向,此街因位于小心桥之东,故名。(1984年江苏省南京市地名录)
原来小心桥地名是1950年并入马道街。南京小字辈地名太多了,小字辈桥命还有几个,小石桥、小粉桥、小行桥、小水关桥、小文德桥、小卫街桥、小市桥等等。小心桥位于南京老城南的马道街东段,其名字在城南的众多小桥之中尤为奇葩。最早“小心桥”三个字记载于清《同治上江两县志》,现在桥体及河段都已消失,仅存一条小巷名为“小心桥东街”。其地名就是这条小巷曾毗邻于小心桥的东面意思,而“小心桥东街”的名号最早记载于民国《首都志》。小心桥下的老河道如今已被填埋,故河道水来自娄湖,即今城南的老虎头处,亦不复存。小心桥还有一个别名为小星桥,且此名也常见于文献。坊间传言,小心桥得名“小心”与周处有关。传言中说昔日周处过此桥,桥下伏有恶蛟,伺机伤害周处,桥旁老者心有不忍,出声提醒周处小心,故而此桥有了“小心桥”的名字。这完全是后人瞎编的故事。周处是三国到西晋时期的事,怎么就到清代过桥了,太不靠谱了!《同治上江两县志》
中的老城图标注是小星桥,正是此桥的原名,就城图而言,小心桥居星福桥东,最初得名“小星”与星福桥也有联系。后来或因时代的局限性,坊间讹传为“小心桥”。小心桥一带还曾设有学堂,民国时期的《首都志》便记载武定门小学、幼儿园皆在小心桥附近。小心桥的“教育史”可以追溯至清光绪三十年创办的第二等模范学校。此时的小学堂与民国及现代的小学不同,这是一所培养就业技能的学堂,如培养木漆印刷等手艺,而且免除学费。小心桥附近除民宅、酒肆、学堂外,还有种兔场和庙宇。1944年的《申报》上刊登过一篇广告《种兔分让》,讲的是位于南京武定门小心桥东街三号的种兔场,属于金陵畜植公司,1944年的社会大背景下,饱受战火之害的企业难以维系,所以做出分让种兔的行为换得资金以图后谋。南京自魏晋南北朝时期便佛法昌盛,发展至清代,街巷之间依然有大量小庙堂口供百姓供奉。毗邻小心桥的是“石观音”。坊间传闻“石观音”这里在清代发现了一尊南朝石造像,引起信徒重视,遂在此设庙供奉。清晚期《申报》曾有一则新闻讲述了当地官员阻止民间佞佛的事情:观音功果圆满日“上元县姚大令、江宁县陆大令一律出示禁止,年青妇女毋许入庙烧香,其最热闹如城南小心桥之石观音,城北鸡鸣寺”。可见清晚期的石观音香火旺盛。收工,参考《金陵晚报》文字,特此感谢!文中很多不准确的记忆还需要同道交流指正~
完稿时间:2021年9月17日
实施地点:北京昌平区小汤山高山流水文献馆
拍摄人:高山流水
作品人、老门牌收藏人:高松
*一年艺术实施计划由《高山流水文化保护基金》全程支持;
*《矿脉艺术小组》出品,高松实施完成。
《我与老门牌的故事365》社会学艺术计划是用2021年一年时间完成我20多年收集记录的准备,每天对一个南京老地名的回顾,用已经消失和正在消逝的老地名回味一座城市的肌理与余温,让老门牌再次出现在我身体的不同部位,再次出现在我生活的每个场景中。
小记:高松1997年开始收集南京及全国拆迁现场老门牌,被收藏同道称为收藏门牌第一人。20余年收集南京为主的不同时期老门牌众多,2014年在北京元典美术馆由策展人:方文山,出品人:谷燕与梁克刚,举办高松老门牌城市记忆文献展。与老门牌相关的社会学艺术思考开始出现,并且完成了系列老门牌当代艺术创作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