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高山流水文献馆
高山流水文献馆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0,851
  • 关注人气:33,04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因康熙年文将方苞桐城到铜坊,生也双塘去也双塘!《我与老门牌的故事》365-241铜坊苑

(2021-09-12 07:41:39)
标签:

高松老门牌

社会学艺术

南京地名

分类: 南京城市记忆
因康熙年文将方苞桐城到铜坊,生也双塘去也双塘!《我与老门牌的故事》365-241铜坊苑

《我与老门牌的故事》365-241

铜坊苑1-46号)南京秦淮区,双塘所。东起柳叶街,西至六度庵清康熙年间,文学家方苞住此,建有花园,方系桐城人,故名桐坊苑。后讹为铜坊苑。1984年江苏省南京市地名录)

我走访铜坊苑已经是2000年了,所以铜坊苑小区已经建成,我没有赶上这里的变迁历程,但小区南面皇册家园还没建的时候,就是皇册家园小区大门口就是原来剩余的一点铜坊苑,我也是在这里拆迁时捡到几块老门牌。这片老街纵横,现在回想起来都是历历在目呀。后来查找资料才慢慢对这里深入了解。方苞自幼聪明,4岁能作对联,5岁能背诵经文章句,6岁随家由六合迁到江宁旧居居住,仍保留桐城籍。16岁随父回安徽桐城参加科举考试。24岁至京城,入国子监,以文会友,名声大振,被称为“江南第一”。大学士李光地称赞方苞文章是“韩欧复出,北宋后无此作也”。方苞32岁考取江南乡试第一名。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考取进士第四名。时母病回乡,未应殿试。康熙五十年,《南山集》案发,方苞因给《南山集》作序,被株连下江宁县监狱。不久,解到京城下刑部狱,定为死刑。在狱中两年,仍坚持著作,著成《礼记析疑》和《丧礼或问》。康熙五十二年,因重臣李光地极力营救,始得康熙皇帝亲笔批示“方苞学问天下莫不闻”,遂免死出狱,以平民身份入南书房作皇帝的文学侍从,后来又移到养蒙斋编修《乐律》。康熙六十一年,充武英殿修书总裁。乾隆七年,因病告老还乡,乾隆帝赐翰林院侍讲衔。从此,他在家闭门谢客著书,乾隆十四年八月十八日(1749年9月29日)病逝。年82岁,葬于江苏六合。资料就是这么记录的,但方苞墓到底在哪里?一直是我们寻古人的关注点,最终在前人的历史资料中,我们南京城市记忆民间纪录团张智峰、程远、钙兄、大能、诸葛等多位朋友多次寻访确认,南京江宁区谷里街道双塘村的公路北侧,村部大门西侧山坡上才是真正的“方苞墓”所在。我个人看到方先生生前住在“双塘”铜坊苑,去后又葬在“双塘村”,可能只是地名变迁后的巧合吧。

双塘小学创办于一九三二年,当时校名为铜坊苑国民简易小学,杨震远先生首任校长。解放前,其间经历了抗战的八年灾难和民国管理时期,学校的办学条件停滞在原始简陋的水平。解放后,学校更名为南京市双塘小学,沿用至今。1996年,学校接受了香港著名人士邵逸夫先生的赠款项目,兴建了逸夫教学辅助楼,经区政府批准,学校同时被命名为南京市双塘逸夫小学。在1994年旧城改造中,原毛家苑小学合并到双塘小学。拆除了两校的旧校舍,在双塘小学的原址上兴建了新校区。文中很多不准确的记忆还需要同道交流指正~  

完稿时间:2021年912  上午7:26   25度  

实施地点:北京昌平区小汤山高山流水文献馆

拍摄人:高山流水

作品人、老门牌收藏人:高松

*一年艺术实施计划由《高山流水文化保护基金》全程支持;

*《矿脉艺术小组》出品,高松实施完成。

 一句话:我非常祈盼能实现世界独一无二的《老门牌博物馆》梦想,希望有超前思维者合作,绝对艺术、历史、情感、社会学汇聚的人文景观流量地标。

《我与老门牌的故事365》社会学艺术计划是用2021年一年时间完成我20多年收集记录的准备,每天对一个南京老地名的回顾,用已经消失和正在消逝的老地名回味一座城市的肌理与余温,让老门牌再次出现在我身体的不同部位,再次出现在我生活的每个场景中。

小记:高松1997年开始收集南京及全国拆迁现场老门牌,被收藏同道称为收藏门牌第一人。20余年收集南京为主的不同时期老门牌众多,2014年在北京元典美术馆由策展人:方文山,出品人:谷燕与梁克刚,举办高松老门牌城市记忆文献展。与老门牌相关的社会学艺术思考开始出现,并且完成了系列老门牌当代艺术创作探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