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道、马街、马事,都是起起落落贫富人生!《我与老门牌的故事》365-240马道街

标签:
社会学艺术老门牌博物馆南京地名高松老门牌 |
分类: 南京城市记忆 |

《我与老门牌的故事》365-240
马道街(1-167号)南京秦淮区,饮虹园所。东西走向。相传此地是富民沈万三养马的地方,故名。(1984年江苏省南京市地名录)
我在南京时期已经有1985年竣工的马道街小区了,后来马道街沿线基本都是楼房了,但楼房后还是隐藏着很多清代到民国的老宅,之前也聊了很多,今天只是礼貌式的回忆杀一点吧。原来的马道街小学不在马道街上,位于南京市秦淮区边营86号,学校创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始名“第二女子学校”,是当时南京城仅有的三所学校之一。1915年因招收男学生,校址从始建的三条营(永坚幼儿园)迁至小英府(南京旅游学校),又更名为国民第十小学。北伐后,学校又从小英府搬至马道街3号,更校名为“马道街小学”。马小在南京是颇有名气的一所学校。1944年设分校(现小西湖小学)。新中国成立后,马道街小学转为政府公办学校,一直办学至今。2003年学校迁至边营。一直听说“马小”与“西小”要合并,也不知道我离开南京后还有下文。
南京城里有五条名叫“马X街”的道路,它们是马道街、马台街、马路街、马府街和马家街。由于一字之差,又都不是很出名的主干道,常常让外地人和初上路的出租车司机找错路。沈万三故居位于南京市秦淮区马道街5、7、9号,在太平天国期间为赞王府,7号院内上村赞王府巨型石鼓1座、楠木大厅和两进小楼。大厅抬梁式结构,面阔四间,门砖雕刻精致。厅后两进楼房,屋顶未曾动及。洪武三年(1370年),输粮京师,明太祖亲自召见,故其名声一时。为明太祖修建明南京城,他捐了大量资财。《明史·马皇后传》记载:“吴兴富民沈秀者,助筑都城三分之一,又请犒军。帝怒曰:‘匹夫犒天子之军,此乱民也,宜诛之。’后曰:‘其富敌国,民自不详。不详之民,天将灾之,陛下何诛焉?’乃释秀,戍云南。”沈万三因得罪朱元璋被流放边疆,但是他资助南京城墙建设的故事仍然在民间广为流传,是一位传奇式的历史人物。南京是沈万三从事商业活动的主要地方,他在城内外建有多处宏丽的住宅和花园。据传白酒坊、堆草巷、油坊巷等处都为沈家房宅后院。《东城志略》记载:“马道街,相传富民沈万三居此。”沈万三家产被籍没后,均作官署。《新增格古要论》记载:“洪武初,抄没苏人沈万三家。条凳、椅桌,螺钿剔红最妙,六科各衙门犹有存者。”我继续在铜陵浸入式体验,寻找着……。文中很多不准确的记忆还需要同道交流指正~
完稿时间:2021年9月11日
实施地点:北京昌平区小汤山高山流水文献馆
拍摄人:高山流水
作品人、老门牌收藏人:高松
*一年艺术实施计划由《高山流水文化保护基金》全程支持;
*《矿脉艺术小组》出品,高松实施完成。
《我与老门牌的故事365》社会学艺术计划是用2021年一年时间完成我20多年收集记录的准备,每天对一个南京老地名的回顾,用已经消失和正在消逝的老地名回味一座城市的肌理与余温,让老门牌再次出现在我身体的不同部位,再次出现在我生活的每个场景中。
小记:高松1997年开始收集南京及全国拆迁现场老门牌,被收藏同道称为收藏门牌第一人。20余年收集南京为主的不同时期老门牌众多,2014年在北京元典美术馆由策展人:方文山,出品人:谷燕与梁克刚,举办高松老门牌城市记忆文献展。与老门牌相关的社会学艺术思考开始出现,并且完成了系列老门牌当代艺术创作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