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螺丝下酒越喝越有,中国第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在此让我胡思乱想6我与老门牌的故事》365-238

标签:
社会学艺术老门牌博物馆高松老门牌矿脉艺术南京地名 |
分类: 南京城市记忆 |

《我与老门牌的故事》365-238
螺丝桥大街(1-249号)南京雨花区,上新河所。东西走向,1950年,由闸口、荷花池、黄家湾、菜市口合并而成,以螺丝桥命名。(1984年江苏省南京市地名录)
这里还有螺丝桥后街共36户号牌,因位于螺丝桥大街后侧,故名。而这个螺丝桥位于上新河镇西南。相传朱元璋与陈友谅交战,陈军缺粮,以螺丝充饥,螺壳倒入河中成桥,故名。这么看还是很有趣的地名,与新街口那个螺丝拐弯的螺丝是罗寺谐音就不同了。“罗寺”原为六朝宋太始年间的延祚寺。唐朝有一个盲目和尚,号罗睺者,精通经论,时人称为“天眼”。罗睺和尚建塔于延祚寺内,故此寺又叫‘罗寺’。宋乾兴年间又铸两座铁塔,改名铁塔寺,宋朝神宗赐额正觉寺。王安石在南京时曾在该寺立书院,并于寺之西处建萚龙轩,常在此读书写字。要跑偏了,回来。在螺丝桥大街我常去的2000年前后最老建筑就是江汉会馆,位于南京市建邺区上新河螺丝桥大街,又称江汉公所。江汉会馆为砖木结构,两进两厢,正门在西侧,占地五百平方米。尽管东侧的几间房屋外形破旧,屋顶坍塌,但屋内的梁柱做工精美,保存完好。随着上新河中学的原址扩建,江汉会馆建筑向西整体平移到南京市上新河中学中心广场附近进行修复性保护,拟建为该校的一个展馆。江汉会馆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由湖北武汉商人晚清所建,因上新河位于长江夹江南侧,沿江设置不少码头,大批木材商在这里云集进行交易,会馆时为木材商集会的重要场所。
螺丝桥大街当年还有一个特殊的学校,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是教育部于1982年创办的中国第一所特殊教育师范学校,是我国政府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合作项目。2002年6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是我国专门培养特殊教育人才的摇篮。我当年常在学校门口过,总是胡思乱想很多,基本都是周星驰惹的祸,就是我总以为这里是培养特异功能人才的美式电影《X战警》款学校,所以很多年过去了,我的幻想还在,今天乱说几句见笑了!记不太清了,好像这里还有个螺丝桥小学,螺丝就够小了,还是小学,那得多小呀?开玩笑。“在家待不住先生”的我,又是连飞代跑高铁出租的到了安徽铜陵,要搞些事件,所以每天起早要把承诺的一篇老门牌故事完成。OK!友情提示:今天是9月9日,不要乱联想太多,更与酒文化没关,不要找借口搞酒局。文中很多不准确的记忆还需要同道交流指正~
完稿时间:2021年9月9日
实施地点:北京昌平区小汤山高山流水文献馆
拍摄人:高山流水
作品人、老门牌收藏人:高松
*一年艺术实施计划由《高山流水文化保护基金》全程支持;
*《矿脉艺术小组》出品,高松实施完成。
《我与老门牌的故事365》社会学艺术计划是用2021年一年时间完成我20多年收集记录的准备,每天对一个南京老地名的回顾,用已经消失和正在消逝的老地名回味一座城市的肌理与余温,让老门牌再次出现在我身体的不同部位,再次出现在我生活的每个场景中。
小记:高松1997年开始收集南京及全国拆迁现场老门牌,被收藏同道称为收藏门牌第一人。20余年收集南京为主的不同时期老门牌众多,2014年在北京元典美术馆由策展人:方文山,出品人:谷燕与梁克刚,举办高松老门牌城市记忆文献展。与老门牌相关的社会学艺术思考开始出现,并且完成了系列老门牌当代艺术创作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