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街小巷故事多,老高兴奋回忆几句“潘西”一词《我与老门牌的故事》365-34竹架山

标签:
城市记忆民间文保高松老门牌竹架山南京地名 |
分类: 南京城市记忆 |
《我与老门牌的故事》365-34
竹架山(号牌1-77)南京建邺区,安品街所。东起甘雨巷,西至大辉复巷。1939年逐渐形成居民区。原名祝家山,后讹为竹架山。(一九八四年南京市公安局编印的南京市街巷名册)。
竹架山19号完全记不起来了,但那些年这片开通鼎新路,改造甘雨巷等等都直接将“竹架山”消耗无几了。竹架山本来就是很窄的小巷又不是主街,被周边的七家湾、安品街、大辉复巷等湮没其中,还有小辉复巷、千章巷、打钉巷交织通畅,所以竹架山地名很少被发现,现在还有一两处保留这个名称地址的单位。我印象中竹架山19号靠近“西北三省会馆旧址”,就是甘肃、青海、宁夏简称三省(大辉复巷篇再写)。
在竹架山没有印象深刻的收藏,也就没有兴奋的回忆了,因为这片都是朝天宫不远的范围,所以古玩旧书等等我喜欢的都在这个区域。最给力的就是七家湾回民锅贴,常常早上是牛肉汤配锅贴,再来两个小瓶二锅头。这里我经历时期没有清真寺,是根据历史典籍而推演复建的,草桥清真寺历史上是有记载的,后来是把太平路清真寺搬迁过来统称“清真寺”(打钉巷篇会写)。有人说今天这个不说,那个也不说怎么回事呀?实际是有些刻骨回忆不敢说呀,这些背街小巷的最大好处就是陪女孩散步,可以去掉很多物质参考又有情调,还非常省钱,是带“潘西”*首选必到的宝地~,成功率直线上升,见谅只能点到为止了,不然晚节不保了,回忆是回忆了但一会家庭追问模式开启就麻烦了。文中很多不准确的记忆还需要同道交流指正~。
*潘西,实作盼兮,为南京地方方言,源于先秦时期。可供记载的为诗经《诗.卫风.硕人》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也有认为和潘安有关。潘西意为年轻女孩,潘西这个词中的“潘”,就是潘安,而“西”指代那些爱慕帅哥等在路上的女子,后来才引申为指代女孩子。相对应的还有潘东,年轻男孩。南京的年轻人把谈朋友叫做‘叙潘西’。但同时,也是一句有争议的方言,因为在南京俚语里,有种观点认为它是一个不雅的称呼,有轻慢调笑之意。但更多为友好的称呼。
一句话的图语:竹架山背街小巷时隐时现。
《我与老门牌的故事365》艺术计划是用2021年一年时间完成每天一个南京老地名的回顾,用已经消失和正在消逝的老地名回味一座城市的肌理与余温,让老门牌再次出现在我身体的不同部位,再次出现在我生活的每个场景中。
实施时间:2021年2月3日
上午9:37
实施地点:北京昌平辛庄村
拍摄人:高山流水
作品人、老门牌收藏人:高松
*一年艺术实施计划由《高山流水文化保护基金》全程支持;
*《矿脉艺术小组》出品,高松实施完成。
小记:高松1997年开始收集南京及全国拆迁现场老门牌,被收藏同道称为收藏门牌第一人。
20余年收集南京为主的不同时期老门牌众多,2014年在北京元典美术馆由策展人:方文山,出品人:谷燕与梁克刚,举办高松老门牌城市记忆文献展。与老门牌相关的艺术思考开始出现,并且完成了系列老门牌当代艺术创作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