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板桥、二板桥、三板桥,悄悄瞧瞧桥桥《我与老门牌的故事》365-25二板桥

标签:
城市记忆民间文保高松老门牌二板桥南京地名 |
分类: 闽、琼、滇、豫、冀、晋城市记 |
《我与老门牌的故事》365-25
二板桥(号牌1-855)南京下关区,二板桥所。位于惠民河东侧,1956年因二板桥得名。辖12个居委会,驻复兴街79号。(一九八四年南京市公安局编印的南京市街巷名册)。
二板桥207-1号在下关,就是已经被撤区归鼓楼区的原下关区。明初,卢龙山改称狮子山,龙江关改称下关。南京境内设有两处水关,一处在清江河上游北河口,为上关,一处在宝塔桥,地处下游为下关。二板桥位于热河南路西南,南起晏公庙西,北至复兴街。清《同治上江两县志》名陡门沟,为仪凤门厢第六甲。1948年《南京街道详图》已更称二板桥。旧时此处及附近曾有三座木板桥,分别设于三个涵洞上,按序此桥为第二座,名二板桥,因二板桥为闹市区,1920年起头板桥、三板桥与二板桥合并,通称此名。
我回忆起这里主要是收获了一台黑桃牌旧钢琴(现已捐赠给西善桥南京记忆馆),经手卖家说是下关复兴街小学改建流出来的,而他说的就是南京市二板桥小学。二板桥小学在复兴街南口始建于1938年,因坐落在原下关区梅家塘二板桥得名。初办时名为二板桥简易小学,抗战胜利后易名为二板桥国民学校,1949年南京解放后,定名为二板桥小学。1988年因区建设需要将姜家圩小学撤销,部分师生分流入二板桥小学,1997年8月,因区教育规布局整和教育规划的需要,将二板桥小学和白云亭小学合并,在二板桥小学原址新建校舍。1999年8月落成,后更名为复兴小学,成为力学小学分校。我在这一带拆迁前拍摄很多,因为都是外来户棚改自建房所以老物收集很少,因为在下关开过家具城所以更是了解2000年前后的下关多一些吧!文中很多不准确的记忆还需要同道交流指正~。
#再次为痛失南京老友老包静默!
一句话的图语:二板地名犹在,下关区设云烟。
《我与老门牌的故事365》艺术计划是用2021年一年时间完成每天一个南京老地名的回顾,用已经消失和正在消逝的老地名回味一座城市的肌理与余温,让老门牌再次出现在我身体的不同部位,再次出现在我生活的每个场景中。
实施时间:2021年1月25日
上午11:34
实施地点:北京昌平小汤山<高山流水文献馆>
拍摄人:高山流水
作品人、老门牌收藏人:高松
*一年艺术实施计划由《高山流水文化保护基金》全程支持;
*《矿脉艺术小组》出品,高松实施完成。
小记:高松1997年开始收集南京及全国拆迁现场老门牌,被收藏同道称为收藏门牌第一人。
20余年收集南京为主的不同时期老门牌众多,2014年在北京元典美术馆由策展人:方文山,出品人:谷燕与梁克刚,举办高松老门牌城市记忆文献展。与老门牌相关的艺术思考开始出现,并且完成了系列老门牌当代艺术创作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