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米短巷散发城市遗韵,这个新南京非那个南京!《我与老门牌的故事》365-16水仓巷

标签:
城市记忆民间文保高松老门牌水仓巷 |
分类: 南京城市记忆 |

《我与老门牌的故事》365-16
水仓巷:(号牌1-13)南京秦淮区李府巷所。南起黑廊巷,北至升州路。传说清朝此巷有义务消防队,筑库储水,故名。(一九八四年南京市公安局编印的南京市街巷名册)。
水仓巷这块民国初年的老门牌,是南京“首都计划”的产物,可以看出严谨的街巷居民管理规范痕迹,这块白底黑边黑字的条状门牌在南京几乎见不到了,还有同大小的白底蓝边蓝字,以及更窄小的白底黑边黑字。水仓巷这条巷子小到现在可能就几户人家了,还是危漏险的旧宅,周边连接望鹤楼、定盘巷等老街也是升州路净觉寺对街中难得剩余的一片老街巷。因为靠近夫子庙,又有南京电大秦淮分校与交警三大队等,这里总是人气旺盛,还有几个老小区等等,所以小吃与特色卤菜店很是出名,也是我在夫子庙瞻园地区拆迁改造时,常常休息停留喝小酒的据点。
在其它城市与县城的寻访经验告诉我,叫“水仓”一名的一定与早期灭火消防有关,而查找资料中也是这样记录,但我多次的现场考察调研也没有发现老的储水设施等遗迹,可是按地理位置与居住密度,以及清代到民国时期这里的繁荣度,都可以感觉到这水仓巷的真实存在。这里望鹤楼古建筑的古井与老式大宅木雕都是很有南京味的民间遗迹。
如果说城市如人一样也有韵味和气度,那么我认为这片包括水仓巷的望鹤楼古建筑群落,就是最“南京”味道的构成要素,因为2000年开始的南京近20年的大变样,真的已经消逝了真正的“南京”,已经成为“新南京”,而我们知道的南京是传颂的、记忆的古风弥漫,是世界级的古城墙里有着大古董铺子的城市~。我庆幸自己赶上了最后“南京”的时间,为它拍照记录,留下它的生活老物件,这份命运的机遇几生都难得到,即使遇见也是平庸的擦肩而过,而有几人会收藏不可能收藏的城市民间历史记忆。最后一句话:我们保留的皇家历史与官宦历史都很多了,是否真的成王败寇文化~,给百姓与平凡建立一份“城市记忆”库吧!历史文化名城的真身是城市韵味与气度形成的城市品格,不是永恒的悲伤之城!文中很多不准确的记忆还需要同道交流指正~。
《我与老门牌的故事365》艺术计划是用2021年一年时间完成每天一个南京老地名的回顾,用已经消失和正在消逝的老地名回味一座城市的肌理与余温,让老门牌再次出现在我身体的不同部位,再次出现在我生活的每个场景中。
实施时间:2021年1月16日
上午13:04
实施地点:北京昌平小汤山<高山流水文献馆>
拍摄人:高山流水
作品人、老门牌收藏人:高松
*一年艺术实施计划由《高山流水文化保护基金》全程支持;
*《矿脉艺术小组》出品,高松实施完成。
小记:高松1997年开始收集南京及全国拆迁现场老门牌,被收藏同道称为收藏门牌第一人。
20余年收集南京为主的不同时期老门牌众多,2014年在北京元典美术馆由策展人:方文山,出品人:谷燕与梁克刚,举办高松老门牌城市记忆文献展。与老门牌相关的艺术思考开始出现,并且完成了系列老门牌当代艺术创作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