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高”找到家门,胡扯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与文学之都《我与老门牌的故事》365-15高家苑

标签:
城市记忆民间文保高松老门牌高家苑南京地名 |
分类: 南京城市记忆 |

《我与老门牌的故事》365-15
高家苑:(号牌1-23)南京秦淮区钓鱼台所。位于集庆路南,南起花露北岗,北至集庆路,走向弯曲。清朝以高官荫的孝子牌坊得名。(一九八四年南京市公安局编印的南京市街巷名册)。
高家苑20号也是与《南京城市记忆民间纪录团》寻访中发现的。它在瓦官寺的后墙北,是与集庆路近乎平行的小巷,北面完全被集庆路南的楼房遮挡,南面由被瓦官寺屏蔽,一共才23户号牌很小的巷子,所以高家苑被埋藏在繁华都市。我很喜欢这里与这个名字,因为高姓的同门感觉吧~!叫什么“家苑”的地名在南京也是很多,但这个冷宫级的“高家苑”很是孤独,我查询网络都没人提及它的历史与渊源,只是一些房产信息中还能见到一些。
高家苑北的集庆路旁就是著名的仓顶大井,虽说在人行道上留存保护了,但每次看到都是晾晒拖把与被褥的支架作用,所以我联想到广东地区的一些街巷中古井等,都是香炉供奉香火缭绕。我在想这可能就是民间信仰文化力量的连续吧,我户口身份都在南京,人不在南京了,但总是想怎样激活南京的民间文化生态,一个城市如果百姓不关心与爱护这个城市的历史点滴了,那就不是历史文化名城,不是什么文学之都,不是……,说多了伤感情,不多说了!谁会理解我图片中脸上贴的纸条意义呢~,小悲淡凉,微酒无欢,街巷无根乡愁断。
老高狂猜有上线了:我预测这个巷子会保留下来,并且还会按上世纪90年代的状态延续,因为它紧靠东晋时期距今约1700年历史的瓦官寺,这样南京历史标志文物单位很难拆迁改变,而文保还有个周边几十米的保护范围,再有集庆路南的楼房到瓦官寺距离很近,拆迁与开发不值得(我经济学专业的自以为是),所以猜想答案就是,高家苑这条老巷子会一直存活下去。可以给“神经高”一些掌声鼓励了!文中很多不准确的记忆还需要同道交流指正~。
《我与老门牌的故事365》艺术计划是用2021年一年时间完成每天一个南京老地名的回顾,用已经消失和正在消逝的老地名回味一座城市的肌理与余温,让老门牌再次出现在我身体的不同部位,再次出现在我生活的每个场景中。
实施时间:2021年1月15日
上午12:44
实施地点:北京昌平小汤山<高山流水文献馆>
拍摄人:高山流水
作品人、老门牌收藏人:高松
*一年艺术实施计划由《高山流水文化保护基金》全程支持;
*《矿脉艺术小组》出品,高松实施完成。
小记:高松1997年开始收集南京及全国拆迁现场老门牌,被收藏同道称为收藏门牌第一人。
20余年收集南京为主的不同时期老门牌众多,2014年在北京元典美术馆由策展人:方文山,出品人:谷燕与梁克刚,举办高松老门牌城市记忆文献展。与老门牌相关的艺术思考开始出现,并且完成了系列老门牌当代艺术创作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