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作坊请假了吗?没参加南京老话:银作坊、铁作坊、颜料坊,坊坊通三坊巷。

标签:
城市记忆民间文保南京地名高松老门牌铜作坊 |
分类: 南京城市记忆 |
《我与老门牌的故事》365-9
铜作坊:(号牌1-245)南京秦淮区李府巷所,曾用名中山南路。南北走向,明初铁工、铜工聚集场所。1982年原铁作坊和铜作坊合并,命名为铜作坊。(一九八四年南京市公安局编印的南京市街巷名册)。
我印象中的铜作坊是在颜料坊、五间厅、六度庵这里,就是三山街站旁,第九期铜作坊33号门牌也是多次走访南京老街中意外发现了几处待拆的老房子,才难得的得到老门牌纪念,后来查资料才真正知道铜作坊这里的强大威力。周边的老地名银作坊、铁作坊、颜料坊画面感很是立体,而这个坊字更是浮想联翩,网友“枫影斜渡”老师的博客中提到南京民间趣事,有句老话是“银作坊、铁作坊、颜料坊,坊坊通三坊巷”,而他也查出了三坊巷地名源于在四圣堂口的贞节牌坊,牵牛巷口的孝子牌坊,张都堂口的忠义牌坊。一条巷子里就包含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忠义”、“孝廉”、“贞洁”道德观念~。
看似有些跑题了,而就是这些地名信息在勾画“铜作坊”地域的环境与存在。记得1997年中旬在这里有过考古发现说到:南京城南铜作坊基建工地出土了大量六朝时代的陶瓷生活用品和砖瓦残件。青瓷器以越窑产品为主,器型主要有盘、盏、砚、钵、罐、盘口壶、鸡首壶、熊塑灯等。在宋、元地层中,发现大面积的红烧土、铜炼渣和坩锅碎片。由此地名为铜作坊,可知这一带是宋代以来南京传统手工业生产区。地层中出土的宋代瓷片包含了多处窑口的产品,但以江西景德镇窑和吉州窑产品为主,釉陶器、灰陶灯等占的比重较大,反映了这一带在宋代时是居民生活区。这里出土的六朝错嵌龙纹铁剑已由南京市博物馆收藏。
今天这期不狂大猜想了,已经被老地名的画面陶醉。文中很多不准确的记忆还需要同道交流指正~。
《我与老门牌的故事365》艺术计划是用2021年一年时间完成每天一个南京老地名的回顾,用已经消失和正在消逝的老地名回味一座城市的肌理与余温,让老门牌再次出现在我身体的不同部位,再次出现在我生活的每个场景中。
实施时间:2021年1月9日
上午9:40
实施地点:北京昌平小汤山<高山流水文献馆>
拍摄人:高山流水
作品人、老门牌收藏人:高松
*一年艺术实施计划由《高山流水文化保护基金》全程支持;
*《矿脉艺术小组》出品,高松实施完成。
小记:高松1997年开始收集南京及全国拆迁现场老门牌,被收藏同道称为收藏门牌第一人。
20余年收集南京为主的不同时期老门牌众多,2014年在北京元典美术馆由策展人:方文山,出品人:谷燕与梁克刚,举办高松老门牌城市记忆文献展。与老门牌相关的艺术思考开始出现,并且完成了系列老门牌当代艺术创作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