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无时间”*1:十五岁少年的天马幻想【冠状形态NO.10】

标签:
高山流水无时间哲学逻辑冠状形态 |
分类: 城市艺术 |
浅谈“无时间”*1:十五岁少年的天马幻想
事发在冠状形态持续中的某日清晨,我怀揣着“刚看了几句相对论”的心情与父亲又坐在了同一餐桌旁,随后这张可怜的餐桌成为我的一个比方,从而解释什么是有限有界,而什么又是无限无界,再说到爱因斯坦所提出“有限而无界”的一个思考。比如说(一点点不成熟且尚待纠正的思考)宇宙是有限、而无界的,一些极其莫名其妙的问题开始跃在脑中,即目前已知人类能观测到的宇宙直径约为930亿光年的范围,而为何用“直径”一词来假定宇宙是圆形(球体)?如果称我们所能观测到的宇宙为内部,那么一定就有一个相应的外部不是吗?当然、当然,这算是抬杠的问题,毕竟宇宙如此之神秘又似乎无法全然捉摸透,所以一切有关它的问题都会不自觉被我去反复提问,即使没有答案。
四维这个词在常人听来或许会生出一种高端感,事实上它仅是一个再自然不过的、看待世界的方式(闵可夫斯基空间*2)。而就这一话题,除去位置xyz坐标之外,那个所谓的时间维度t则被我一直持“无时间”论的父亲单独拎着衣领提出来摆在桌面上,并展开一些想法。所谓“无时间”也并非数学模型,也不足够称为精密逻辑。但通常来说,难道哲学不是由一个疑问开端、而科学则是计算哲学问题的延续吗?所以他这个问题在几年前就引起我小小(强调一遍)小小的关注,并热切与其讨论,如果现在的世界彻底去除了“时间”这一概念会是何种模样?繁复争论的过程省去,我们却是先设立了一个“没有时间”的前提,导致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世界(或人类)不可能没有时间。
此话也并非无理,且待我举例说明。譬如睡懒觉的人需要定闹钟(时间概念)、早中晚饭需要固定吃(时间概念)、上班打卡不得迟到(时间概念)、拿起手机第一反应是看时间(时间概念)……等等。诸如此类完全融入我们生活的、根深蒂固(中性)的时间概念,甚至到了缺一不可的地步,以至于我们迎接阳光时下意识都会思考现在是几点钟,黄昏时数着秒看太阳落下的速度,跑步时争求最快速度(最短时间)。可是我们却忘记一个前提:“时间”是由人类创造的。如何去证明?我们为之思考很长时间,满腔想法堵在嘴边就是觉得差那么一点点就能到达彼岸*3(借用康德不可知论概念),我将混乱无序的内容整理只言片语出来仅供参考:
(1)假设没有“时间”这个概念,地球自转是否照常运行、太阳以我们肉眼可视空间是否还是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
(1.2)假设没有“时间”这个概念,“生物钟”(或称之为 生物节律/适应环境生存本能)是否还照常运行?
(1.3)假设没有“时间”这个概念,一分钟内60~100次跳动的心脏是否保持健康跳动?
好,暂且先举这几个例子。然而我在此间联想到了牛顿的引力学说,也有一个似乎十分简单的、形式相似的问题有待回答:假设牛顿没有被苹果砸那么一下,同时没有写出《自然哲学的数学定理》,那么——引力是否就不复存在?
当然,答案是否定的。“引力”这个概念同样是人类(牛顿)所定义的,是属于“发现”的范畴,而并非“发明”的范畴。与此同时让我不禁联想到老子的道论,所谓摒弃文明并不是摒弃人类存在*4,而“无时间”是摒弃“时间”这个人造定义而绝非摒弃数字的概念(很有可能在之后又冒出一个“无数字”论,但需要太多的信息量来佐证)。那么再接下来就是这部分关于“时间是由人类创造”这个命题的最后一个算不上证明的证明,因为它仅仅是一个疑问,一个问号:
动物是否有时间概念?
该问题已获得我的父亲——高松先生,的一次疯狂拍大腿行为附狰狞表情(自行想象)。我在提出此问题那一刻全然不知发生了什么,而他凭借五十余年来的积累迅速反应,确认这个问题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首先,大多数人会回答“有”,而让他们举一些例子时他们也会不假思索的给予一些栗子(例子),我在这里简单列举几个我第一反应也会想到的事件:
(2)宠物狗狗会在每天应该出去遛弯的时间(比如18:00)去找主人,并发出一系列吸引注意力的动作。
(2.1)宠物狗狗(比如萨摩耶、哈士奇)会在每天早晨来唤醒主人(猫咪同理)。
(2.2)经常喂的流浪猫会在固定时间出现在公园(或街道),等待投喂。
且举这些现象作为例子。而当我们仔细观察这些实例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个不论再举多少例子都不会为之改变的一个频率词汇:经常(constantly)、每天(everyday)。或许可以再加一些:常常(often)、总是(always)、通常(usually)。诸如此类代表高时间频率的词汇充斥在这些例子中,而我们似乎并不知觉地断定动物也具有时间概念,若不然,为何会有这些事例?好的、好的,首先我想提出几个问题试图驳回这些实例:
(3)母猫进入发情期时是否知道此种状态持续三至七天?
(3.1)狗是否知道一天是24小时?
(3.2)猫是否知道凌晨三点是人类的睡觉时间(而不捣乱)?
当然(允许我再一次使用这个词汇),这些问题我不会给予回答,因为我甚至我的思维很大程度上具有异端缺陷而导致我自己并不知晓,所以需要写出这些罗哩叭嗦的废话来记录待以后回看。好,还有最后一个问题:人类是否为地球上唯一具有时间概念的生物?
请不要急于驳回!若再拿一些植物举例子已然失去必要性,我想我们心里的答案已经十分明确。命题“时间是由人类创造”似乎就目前来说无法被证伪,但由我的片面推论来说,它已然被证明。接下来我将拿我所学过的知识来回答(2)~(2.2)的现象为何高密度频繁发生。当然我必须在这里首先声明我并不是对动物行为学有专业研究的人士,且我持一种“动物所被定义的行为都是人类的主观意识”这样的观点。
再次回到首先这个词语,当我们仔细观察这三个实例我们会发现,句子主干几乎趋近于一模一样:主语+经常/每天/总是+一个行为。于是这三句话完全可以用一句话来阐述说明,即:条件反射+肌肉记忆+后天养成+遗传基因+生物本能。或许前三个成分都可以被勉勉强强理解,可后两个成分大致会使人产生怀疑的情绪,那我就不得不再进一步阐释:遗传基因不仅仅指硬性规定的DNA和染色体,同时指Meme(模因),即同环境中行为模式所带来的影响与传递(虽然Meme是指人类的一个传递现象,但我认为它同样作用于动物),换一种说法就是举个例子(有大量问题需要举例子才能更加生动有助于理解):雏鹰需要在老鹰引导教学下才能学会捕食、小狼要在狼群中才能发出嚎叫、小象生下来就会走因象群必须不断迁徙……诸如此类都属于“Meme”基因的范畴。而生物本能就是指所有生物都有一种“求存”的本能(即为了生存),所以没有食物来源的流浪猫会形成一种肌肉记忆(或大脑记忆)认定你(泛指)会给它食物,而一遍遍的给予食物就会从而形成固定记忆,狗狗同理。小狗在前期与人共处并不会试图叫你带它出去散步,而当它在屋里尿尿、排便(生物必须性的新陈代谢)时会接收到主人带有苟责情绪的声波,于是重复多次它会发现在出门遛弯时可以不受管辖的排泄,所以长久以来形成本能记忆(也是肌肉记忆和后天养成),而关于动物条件反射的详谈请见巴甫洛夫与他的狗。
当此些你本不假思索提出并且认为是原理的一系列事例被证伪(也是我自己试图辩驳自己的一系列事实),再回到当初那个问题:
动物是否有时间概念?
而人类是由动物进化(演化)来的,再继续追问“人类是否有时间概念”*5?现在恐怕无法再毫不犹豫地说出“是”这个答案。但这个问题远不止到此为止,我所谓的“证明”也只是建立在我原有知识框架上,并无法代表更多更多的信息量。也许看到现在的你也仍会认为这个问题毫无意义,可它最大的意义就在于“被提出”,并且我发现它只是一个冰山一角(虽然冰山正在持续融化)。带着这样的观念我们还可以提出一系列问题,譬如:
植物是否有时间概念?细菌是否有时间概念?病毒是否有时间概念?分子是否有时间概念?原子是否有时间概念?质子是否有时间概念?中子、电子、光子、中微子、夸克是否有时间概念?
另外再插入一个临时想到的观点:
“时间”是不是人类除先验之外唯一一个稳定的“经验”?
而经验论主张的“感性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我们现在已经知道感性与理性是水乳交融难以分开独立的,理性中必带感性,感性中也必带理性,所以经验论无法有效成立,在大部分人认为时间是理性逻辑创造产物的情况下,我想试图提出一个概念:人类从感性到理性的奇点是创造出“时间”概念。由于它诞生在灰色地带从而导致理性思考(甚至数学模型)都不得不建立在“时间”的基础上。但我同样无法证明,于是它也只好作为一个“伪”命题被搁置。
至此以上是由一个原始奇点(动物是否有时间概念)出发引发出一系列看似无用的问题,它们始终始终地盘旋于我脑中,用语言无法说出,但我已然在尽我最大可能写出,表达出。其实上述通篇也只是由一个奇点(父亲想让我“稍微”写一点关于该问题的文字)出发而引发出一系列思考和‘伪’证明,虽然我并不知道有何用处,但就像阿波罗尼奥斯的圆锥曲线*6一样,或许在很久之后无意间派上用场且完美精确的代入,而这正是哲学的意义:在信息量尚且不足的时代先行研究科学问题的前提与铺垫。综上所述也仅是我与父亲之间的“餐桌疑论”,在我稚涩语言下并试图使用一些刚学来的科学观念(首尾呼应)来证明“无时间”,实属是在关公门前舞大刀可能还把自己砍伤。
那么关于“无时间”的片面证明及表述先到此,一切句子后面划上问号,有待继续纵深探究。
To Be Continued.
2020.02.22 高山流水于北京小汤山
*1:“无时间”概念由高松先生在酒后胡言乱语提出;
*2:闵可夫斯基空间指狭义相对论中由一个时间维与三个空间维所组成的时空;
*3:康德不可知论概念,此岸——指可认识的部分,即事物的“现象”
*4:老子道论思想反文明反社会(并非反人类),主张回归原始状态;
*5:康德认为人类思维没有时间概念;
*6:阿波罗尼奥斯的圆锥曲线论为托勒密地心说提供了工具;
高山流水简介:
出生于2004年11月,<矿脉艺术小组>成员,小提琴演奏者,持续探索音乐与当代艺术的融合;影视演员,参与拍摄30余部电影电视剧;当代艺术探索者,已经独立或合作完成多个跨领域的当代艺术作品。
2009年~2018年参与及主演的电影作品有《西风的话》《云上日出》《旋风女队》《暴走吧混蛋》《老爸同学》《童童的风铃密室》《抱养奇缘》《云中信》《帝国秘符》《上海女人在西安》,电视剧作品有《战能少年》《亲亲中国爹娘》《青年医生》《皮皮鲁与鲁西西》《黄金背后》《烽火佳人》《宝贝战争》《兄弟海》《党的女儿》《烈火》《黑色名单》《知青》《国色天香》
2017年独立创作小提琴曲《忆城》;
2019年11月完成《忆城》钢琴曲:
2019年底独立创作小提琴曲《疒城》;
2019年5月独立策展《艺术·家》系列展览——《净·老门牌》、《叠·老旗袍》、《黑胶岁月》;
2019年6月策展《零零后当代艺术展》——2019网络展;同月参加金山岭长城艺术节《光芒.2019》装置作品《独立宣言》,与高松共同完成作品《神秘园》等;
2019年9月参加东太行艺术第一季与高松共同完成垒石作品《三山》;与朱新战共同完成作品《去锁》;
2019年10月策展《石大沟艺术落地·打开》之《艺术·家》单元系列作品:《高山流水·自然系列No.1》、《稻草人》、《金字塔与坟》、《吹哨人》及公益行为《安全线》等;
2019年11月,与高松共同成立<矿脉艺术小组>,作品《垃圾人》系列正在进行中,此前于2015年12月初潮白河畔开始初期探索,同月底于陕西唐代帝王陵墓内多次实验;
矿脉艺术小组(Lode Art Group):由高山流水、高松创办于2019年,主旨“人是一座矿脉”而需要被发掘与使用。有《垃圾人》与《冠状形态》系列作品正在创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