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记忆274:《安全线》作品-林州市东姚镇石大沟村#高山流水文献馆#201910

标签:
城市记忆文化行学安全线道路 |
分类: 公益行动 |















《安全线》作品,<矿脉艺术小组>高山流水 高松作品,在危险的道路转弯处粘贴醒目标识安全线的行为,今后还会继续在西藏等山区实施进行,这是公益行为表现的探索,也是高山流水行学天下的领悟与对世界的善意!
来到南太行的林州市石大沟村,是因为朱学文与吴以强召集的“艺术落地-打开”活动在石大沟村,是驻留10天的自由艺术创作,我们家完成了高山流水策展的《艺术.家》系列作品,《矿脉艺术小组》也在这期间酝酿产生,当然也要对石大沟村进行我们《高山流水文献馆》几十年的基础工作了,记录村庄变迁的历史。
【参考文字】
进出石大沟,阎王岭是必经之处。该地段因山势险要,崎岖难行,常有人在此行走时或坠崖身亡,或摔伤致残,当地人便把此处称为阎王岭。在石大沟人的心中,阎王岭曾是一道坎一片阴影。当地有民谣曰:石大沟四面山,往上看一缕天,七里沟八里崭,阎王鼻子把路拦,外出好比上西天,累得腰疼两腿酸。
1969年,石大沟村动员全村330口人,在阎王岭下开凿隧道。历经八年鏖战,打通一条长578米、宽3米、高3.8米的隧道,解决了石大沟多少代人行路难问题。1977年,时任交通部副部长潘琦,听闻石大沟人8年凿山开洞的事迹后,专程到石大沟参加通车剪彩仪式,提议将“阎王岭”改为“红旗岭”,为凿通的隧道题名为“愚公洞”。
《高山流水文献馆》在城市变迁中打捞不该沉没的人类余温!
感谢【高山流水(中国城市记忆)文化保护基金】长期对民间民俗文化记录传承的支持!
我们身边流过的一切都将成为历史!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解读:
城市如同一个手掌!布满了大街小巷的掌纹!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就是穿行其间,寻找那条城市历史的生命线!
《中国城市记忆工作室》是用行动为笔、时间为纸、
不间断记录这个城市变迁的过程、 留取城市在时光中的片段、
剪辑记忆在生活中的足迹。 珍重自然文化与历史文化给我们的开悟与抚慰。
爱这个城市!让我们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