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记忆527:流村镇长峪城永兴寺#高山流水文献馆#201902

(2019-03-19 09:37:38)
标签:

城市记忆

文化保护

行学

历史

分类: 北方记忆
北京记忆527:流村镇长峪城永兴寺#高山流水文献馆#201902

北京记忆527:流村镇长峪城永兴寺#高山流水文献馆#201902

北京记忆527:流村镇长峪城永兴寺#高山流水文献馆#201902

北京记忆527:流村镇长峪城永兴寺#高山流水文献馆#201902

北京记忆527:流村镇长峪城永兴寺#高山流水文献馆#201902

北京记忆527:流村镇长峪城永兴寺#高山流水文献馆#201902

北京记忆527:流村镇长峪城永兴寺#高山流水文献馆#201902

北京记忆527:流村镇长峪城永兴寺#高山流水文献馆#201902

北京记忆527:流村镇长峪城永兴寺#高山流水文献馆#201902

北京记忆527:流村镇长峪城永兴寺#高山流水文献馆#201902

北京记忆527:流村镇长峪城永兴寺#高山流水文献馆#201902

北京记忆527:流村镇长峪城永兴寺#高山流水文献馆#201902

北京记忆527:流村镇长峪城永兴寺#高山流水文献馆#201902

北京记忆527:流村镇长峪城永兴寺#高山流水文献馆#201902

北京记忆527:流村镇长峪城永兴寺#高山流水文献馆#201902

北京记忆527:流村镇长峪城永兴寺#高山流水文献馆#201902

北京记忆527:流村镇长峪城永兴寺#高山流水文献馆#201902

北京记忆527:流村镇长峪城永兴寺#高山流水文献馆#201902

【参考文字】

永兴寺坐北朝南,背靠龙头山,面对笔架山,左邻狮虎山,右连凤凰山,是古人推崇的一处风水宝地。永兴寺的结构布局有两点与众不同。其一是佛道二教合祀;其二是戏台不在庙的正前方。永兴寺有两座正殿,前殿为罗汉殿,供奉着弥勒佛及十八罗汉。弥勒佛身前还有位小土地神,身后有位红脸持刀大汉。后殿为娘娘庙,供奉着栩栩如生的正宫娘娘、眼光娘娘和送子娘娘。戏台对面的配殿供和尚与道士居住。和尚、道士和睦相处,赢得了香客众多、香火旺盛。古人为了感谢神佛的保佑,每年要演戏表示酬谢,因此,戏台通常建在寺庙的对面,敞开庙门,请神看戏。而永兴寺的戏台却坐西朝东,在前后大殿之间的西侧面。不知道永兴寺的神佛是在各自的殿里听戏,还是离开座位在院中看戏,与村民同乐。

戏台为硬山单檐大屋顶作法,面阔3间,三面围墙,台口敞开。前台(舞台)高0.66米,宽8.3米,进深4.9米。前后台之间用木棂门窗隔开。后台的面积约16平方米,供演员化装、候场、休息和存放道具。戏台前的空场面积约160平方米,可容纳二三百人看戏,站四百人也行。村里人说,这个空场很神奇,人少不显少,人再多也不挤。

长峪城在古时候有社戏,如今有个村剧团,自娱自乐的演戏历史约有几百年了。村剧团的演出独具特色,类似于河北梆子剧种,唱腔高亢、急促,人称"靠山调"。演出的剧目主要是反映宋朝的故事。如《辕门斩子》、《四郎探母》、《双锁山》、《下河东》、《大登殿》、《哭殿》、《王宝钏》、《断桥》等二十几出戏。从前,通常在正月里演戏,初一开台,初五刹台,正月十五还要加演一天。

明朝时期的铸铁大钟悬挂在永兴寺里,高1.6米以上,重1千余斤。铸钟铭文显示,道士张演龄的弟子赵登,继承师父"寺里不可一日无钟"之遗愿,广为化缘而铸此大钟。钟声可传到城东12里远的禾子涧村。这口钟曾发挥过不同的作用。寺里香火旺盛时,每天晨钟暮鼓,恰似西方极乐小世界。抗日战争时期,只要石头岭上的"消息树"一倒,大钟就连响几十声,人们会立刻躲进深山,逃避日本鬼子的杀戮。在和平年代,如果钟声连响几十声,人们就知道庙里要上演大戏了。

从前,长峪城还有城隍庙、五道庙……现在仅存新城高坡上的菩萨庙、旧城门外的真王(贞王)庙。旧城门里的关帝庙早已残破不堪,檩枋上书"民国廿三年八月重修"。


长峪城位于昌平区西部。东西南三面临山,南邻雕窝沟。因在长峪峡谷而得名。

明代成村。地处长峪峡谷,称长峪口,明正德年间筑关城,称长峪城。明万历年间基璺增筑新城,后发展成村,村以城名。

该城北依长城,南望镇边城,东邻臼羊城,战略位置十分险要,是明代京师北京防御的重要隘口。

长峪城旧城与新城均有城墙,券门。旧城内有佛殿及娘娘庙,庙内有钟、鼓楼。新城内有关帝庙、菩萨庙各一座。现大部保存完好 ,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高山流水文献馆》在城市变迁中打捞不该沉没的人类余温!

感谢【高山流水(中国城市记忆)文化保护基金】长期对民间民俗文化记录传承的支持!

 

我们身边流过的一切都将成为历史!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解读:

城市如同一个手掌!布满了大街小巷的掌纹!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就是穿行其间,寻找那条城市历史的生命线!

 

《中国城市记忆工作室》是用行动为笔、时间为纸、

不间断记录这个城市变迁的过程、 留取城市在时光中的片段、

剪辑记忆在生活中的足迹。 珍重自然文化与历史文化给我们的开悟与抚慰。

爱这个城市!让我们行动吧!

                   高山流水之父:高松

北京记忆527:流村镇长峪城永兴寺#高山流水文献馆#20190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