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记忆281:石狮永宁镇后杆柄村杨家大楼六也亭#高山流水文献馆#201807

标签:
城市记忆老建筑文化保护历史行学 |
分类: 闽、琼、滇、豫、冀、晋城市记 |
【参考文字】
杨家大楼位于后杆柄村,俗称“九十九间大厝”。大厝以六也亭为主体,包括副楼、走马楼、新旧回向房,连同四栋“五间张”大厝,组成一个规模恢宏、中西合璧、相映成趣的建筑群。古厝始建于清代,2003年,村里集资50余万元翻修,仍保留五开间两进双护廊的花园式古建筑特色。南侧共有四座大厝,都是“五开间”的规格。北侧的古厝则是连着的,长约50米,横列着数十个小房间。
穿过大石埕,便是六也亭部分,此楼为旅菲华侨杨邦梭所建。于1929年动工,1933年竣工。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是一栋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中西合璧建筑。当年曾被誉为泉州规模最大的华侨民居之一。不论在石柱上、石门边还是窗栏边,精美的石雕花纹随处可见。顶楼的石亭,犹如皇冠,给六也亭增添了几分高雅的气质。走进楼中,仿佛进入迷宫。到处是长长的走廊与过道栏杆、多不胜数的房间,令人眼花缭乱……仔细观察之后,你才会发觉,这是一个以天井为中心的四栋楼房的统一联合体,前门楼与后厅楼各三层,两侧边楼只有两层,都相互对称。主楼东侧,还有一座副楼,建筑风格与主楼相似,只是规格略小些,三个大门均朝西,虽是单一的楼房,但长度却有普通民房的三倍。大院还有守更楼、钟楼,从前,夜里都得雇枪手配合青壮男丁、长工守夜。钟楼上,本有两口钟,一口已赠送村里学校。另一口则负责鸣报开饭时间。当时六也亭四世同堂,人丁兴旺,单杨家人口就两百多,另有丫鬟老妈子一两百人,真可谓“钟鸣鼎食之家”。
“六也亭”的楹联,很多是教育子孙的古训,和激发子孙勤奋好学的励志之语。这些楹联对仗工整、声律和谐、词藻华美,诗情画意般的句子寄寓着深远的意境,文字书写是方正端严的欧虞体楷书,那凝重深厚的书法,令人留连忘返。
高松语:石狮市是我30年前就来过的发达地区,因为发达所以城市改造进程也就更快了。有时候我都希望象2018年前后这样,石狮的发展势头不是那么猛烈了,可以静静的缓和一下,不然真的会把城市最后的心脏“九街十一巷”全部毁掉。仅存的这些老街还留着最后的城市记忆根,来晚了呀,但还是要记录下2018年的城市石狮市!希望给后人参考怀念。
这次福建记忆能够继续,特别感谢《西风的话》电影剧组给我们提供的机会,感谢剧组投资方制片人与导演团队及全体工作人员对高山流水的关爱!
《高山流水文献馆》在城市变迁中打捞不该沉没的人类余温!
感谢【高山流水(中国城市记忆)文化保护基金】长期对民间民俗文化记录传承的支持!
我们身边流过的一切都将成为历史!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解读:
城市如同一个手掌!布满了大街小巷的掌纹!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就是穿行其间,寻找那条城市历史的生命线!
《中国城市记忆工作室》是用行动为笔、时间为纸、
不间断记录这个城市变迁的过程、 留取城市在时光中的片段、
剪辑记忆在生活中的足迹。 珍重自然文化与历史文化给我们的开悟与抚慰。
爱这个城市!让我们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