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记忆77:佛国的场景浮现巩县石窟!#高松文献馆#2017年1月

标签:
城市记忆文献摄影文化艺术 |
分类: 闽、琼、滇、豫、冀、晋城市记 |
石窟特色
石刻中的重要部分是第 1、3、4窟南壁门两侧的帝后礼佛行列浮雕。供养人行列浮雕形象在云冈石窟中已经出现,因风化过甚,形象难于辨认。此外,龙门石窟宾阳洞帝后礼佛图已被盗凿,流入美国。巩县石窟的帝后礼佛浮雕为国内现存的重要代表性作品。其中又以第1窟的礼佛图为最完整、精美。 第1窟礼佛图浮雕在南壁窟门左右,各作3层,相向排列。东侧系以帝王为首的男供养人群像,其中主像13人,人高约60厘米,侍从约40余人,较主像矮小,高约40厘米,西侧系以皇后为首的女供养人群像,其中主像11人,侍从约30余人,皆略小于东侧人物。帝王头戴平天冠,右手持莲枝,左手置于侍者所捧香炉中,两侧侍者或为王者牵衣,或持扇、持装饰华丽的伞盖。其余男像皆戴高冠,各与身边持伞、扇之侍从形成一组。女像头戴莲花冠,各自都有持伞、扇的侍从。每层浮雕由于方向、服饰的一致而形成强烈的整体感,而上部空间由于斜向的羽扇、伞盖和飘动着的结带以及人物的参差错落而增加了画面的变化。整个行列表现了贵族上层人物的雍容华贵和虔诚肃穆的宗教感情。其雕刻技法与龙门石窟不同。如龙门古阳洞景明四年 (503)比丘法生为孝文帝并北海王母子造像龛下供养行列,人高虽仅有20厘米左右,但局部雕凿精细。巩县的则重整体,人物除僧尼袈裟有几条衣纹,每个形象主要是靠圆浑的浮雕体积感构成,主像腹部的自然前挺及两臂的动作,在侍从的众多垂直线中异常突出。浮雕概括洗练的特点在窟内其他北朝石刻上也极为明显。如第1窟东壁第1龛内比丘像、各窟壁脚的伎乐浮雕等。
顶部浮雕保存比较完整,制作也精美,为北朝石刻中所不多见。第1、3、4窟皆为平。第1窟最精,平各边为十方格,内外 3层,内层围绕中心柱为一周飞天;第2层分别为莲花、卷草和化生;最外层刻不同的莲花图案。天花支条面上还刻有卷草,支条相交处有小朵莲花,窟顶华丽异常。浮雕原敷有彩绘,残存部分尚隐约可见。第3、4窟顶部皆为两周,内层一周飞天。外层刻莲花、卷草和化生。支条素面无饰,仅在相交处刻小朵莲花。第5窟藻井则以重瓣大莲花为中心,四周为6个飞天,四角刻化生,并间以忍冬花纹,构图活泼。各窟地面都凿有与顶部浮雕相似的平和莲花装饰,今只有第 5窟地面莲花保存较好。
2017年与孩子高山流水继续在行学的路上,河南巩义一定要去的呀,除了宋陵的大主题高山流水要完成,我们还对巩义其它历史遗存进行了寻访,收获满满的,宋陵部分要由高山流水单独完成,如同唐陵考察一样,我来发出河南记忆的巩义部分。
《高松文献馆》在城市变迁中打捞不该沉没的人类余温!
感谢【高山流水(中国城市记忆)文化保护基金】长期对民间民俗文化记录传承的支持!
我们身边流过的一切都将成为历史!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解读:
城市如同一个手掌!布满了大街小巷的掌纹!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就是穿行其间,寻找那条城市历史的生命线!
《中国城市记忆工作室》是用行动为笔、时间为纸、
不间断记录这个城市变迁的过程、 留取城市在时光中的片段、
剪辑记忆在生活中的足迹。 珍重自然文化与历史文化给我们的开悟与抚慰。
爱这个城市!让我们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