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津记忆6:闪行中窥探紫竹林教堂#高松文献馆#2008年7月

(2017-12-19 07:31:17)
标签:

城市记忆

文献摄影

行学

考古

分类: 北方记忆
天津记忆6:闪行中窥探紫竹林教堂#高松文献馆#2008年7月

天津记忆6:闪行中窥探紫竹林教堂#高松文献馆#2008年7月

天津记忆6:闪行中窥探紫竹林教堂#高松文献馆#2008年7月

天津记忆6:闪行中窥探紫竹林教堂#高松文献馆#2008年7月

天津记忆6:闪行中窥探紫竹林教堂#高松文献馆#2008年7月

天津记忆6:闪行中窥探紫竹林教堂#高松文献馆#2008年7月

【参考文字】

据史料记载,紫竹林教堂因坐落在法租界的紫竹林村而得名。紫竹林在租界早期开发中非常重要,为英法美等国最先占据的地方。因此,紫竹林的名字多次出现在早期来华的外国人的著述中。旧天津扶轮俱乐部董事长威尔弗雷德.彭内尔在《天津紫竹林》一文中记述道:"紫竹林,一个中国村庄的名字,先前位于一片烂泥和沼泽之中,外国租界就源于此。"另一部书中记载"拨给英、法、美租界的地域围绕着紫竹林村,其中心点距天津城南门两英里。这一区域在海河右岸有一片将近两英里的沿河地带"。

这些著述还描绘了英法租界勘界时这一地区的风土人情:"在北京批准《北京条约》后的那一年冬天,由于稍加修改《天津条约》而得到的权利,英国皇家工兵戈登上尉同一个法国工兵军官划定了英法租界地的地界。""这两位军官在一个令人可怕的地区放置了界石。在这个地区之内竟是一些民船码头、小菜园、土堆、渔民、水手和这一类人的茅屋,而这一堆破烂不堪的茅屋彼此之间仅仅隔开一道狭窄的沟渠,沟渠两边是一些荒芜的、无人管理的小道。这两个租界的地方是一些肮脏而有害健康的沼泽地,沼泽地四周干燥一些的地方却是无数的好几代人的坟墓。"

当年的紫竹林村又因何而得名呢?相传早年在紫竹林村地方有座紫竹林寺,这座庙宇规模不大,在正殿之间,供奉观音菩萨,在其庭院内植有几株紫色的竹子。至清咸丰年间紫竹林寺已经湮没,这一带仍很荒凉,稀疏的农舍,缕缕的炊烟,点缀着海河西岸。强划租界以后,法国人对界内进行规划开发,在海河沿岸修建码头、仓库、银行,修路植树,在紫竹林寺的旧址上兴建了法国大市场。新的紫竹林拔地而起。

对于紫竹林教堂建造的原委,也有不同的说法。一般认为,天津教案后,心有余悸的法国传教士慑于天津民众的声势,开始利用租界地的特殊权益,把教会活动中心向租界地转移。在紫竹林教堂的建筑费用中,有9万两白银来自中方的"谢罪"赔款。紫竹林教堂的造型具有文艺复兴晚期建筑的典型风格,吸收了古希腊、古罗马建筑艺术的积极因素,建筑风格和谐开朗,布局条理次序,不仅雄伟有力,而且活泼轻松,给人以亲切悦目之感。著名的意大利佛罗伦萨主教堂,被誉为"文艺复兴的报春花"。罗马圣彼得大教堂是文艺复兴建筑的代表作,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教堂。紫竹林教堂为青砖木结构,再饰以中华的传统砖雕,巍峨典雅。

今紫竹林教堂内,祭台西侧的墙壁上镶嵌有一块白色大理石,用法文镌刻着为教堂建筑捐资者的名字,岁月沧桑,并没有将其磨灭掉。

旧时到紫竹林教堂进行宗教活动的多为欧美各国侨民。堂内陈设高雅别致。祭台两侧供奉着两尊圣像,一为法王路易九世,一为法国女英雄圣女贞德。祭台西侧的墙壁上镶嵌有一块白色大理石,用法文镌刻着为教堂建筑捐资者的名字。堂两侧的半圆形拱窗,由菱形彩色玻璃拼成,阳光透过赤橙黄绿青蓝紫的玻璃投射在大堂内,使人们仿佛进入了一个五彩缤纷的奇异世界。沿螺旋式楼梯攀上唱经楼,西洋古典管风琴赫然耸立,紫铜音管靠墙壁排列,直向屋顶。演奏时,声音宏大丰满,圆浑和谐,音域宽广,和伴唱诗班的歌声时,神圣而庄严。据说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演奏,方圆十几里以外都可以清晰地听到。相传这是当时天津仅有的两台管风琴之一。

义和团运动中,西方教堂成为首当其冲的打击目标。"不下雨,地发干,全是教堂遮住天!"天津城乡的教堂多被焚毁,紫竹林得租界的地利而幸免仅存,并成为各地教徒、难民的避难所,一时间收容的教徒有一两千人之多。

民国开始后,天津逐渐成为重要的涉外口岸城市,来津的外国商民增多。由于紫竹林教堂地处租界要冲地段,不仅侨居天津的外籍教徒,就连一些在外商工厂、洋行做事的中国教徒也来此过宗教生活,因此,成为异国情调浓郁的宗教活动场所。

真的是闪过呀,没有时间拍摄成为十年后的遗憾,所以迟迟不想发出,是自己文献摄影道路上的最大败笔,希望这样的教训不要重演,反思自己今后不能这样闪的记录,

 


2008年7月22号闪行天津,匆忙的看了一点法租界与日租界老建筑,感谢天津文保自愿者老穆(穆森)陪同与中午清真馆小聚。马上就十年了,大家都好吧,还在坚持文保的路上前行吧?

感谢【高山流水(中国城市记忆)文化保护基金】长期对民间民俗文化记录传承的支持!

 

我们身边流过的一切都将成为历史!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解读:

城市如同一个手掌!布满了大街小巷的掌纹!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就是穿行其间,寻找那条城市历史的生命线!

 

《中国城市记忆工作室》是用行动为笔、时间为纸、

不间断记录这个城市变迁的过程、 留取城市在时光中的片段、

剪辑记忆在生活中的足迹。 珍重自然文化与历史文化给我们的开悟与抚慰。

爱这个城市!让我们行动吧!

                   高山流水之父:高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