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记忆19:东方市东河镇玉龙村拜访黎族歌舞人#高松文献馆#2017年2月

标签:
城市记忆考古历史行学 |
分类: 闽、琼、滇、豫、冀、晋城市记 |
【参考文字】
黎族歌舞《我们的生活很美好》拉开了东方舞星之家团队“新年送祝福”慰问演出的序幕。海南日报记者
罗安明
位于东方市东河镇的玉龙村,是黎族美孚方言居民的聚落之一,这里背倚玉龙山,毗邻玉龙水库。山水之灵,养育了能歌善舞的黎族同胞。
在农历鸡年来临之际,玉龙村的黎族同胞和外来的黎族民间音乐人,以富有民族特色和乡土气息的一台歌舞晚会,提前为村民们欢庆新春。
1月20日晚,大寒、小年,一场新年送祝福特色歌舞文化下乡慰问演出在东方市东河镇玉龙村如期上演。来自东方各乡镇的黎族民间艺人和本村村民联袂登台献艺,为玉龙村的近2000位村民带来了一台精彩纷呈的晚会。
黎家春晚年味足
大山里的黎寨,如同往日般宁静。傍晚时分,村委会的广播播出了一则通知:“晚上有新年慰问演出,大家来村委会看节目。”嘹亮的声音很快传遍了全村,在山上、农田里劳作的老少妇孺,纷纷加快步伐返回了村里。村委会门口的小广场很快热闹起来,有人帮忙拉起了横幅,有人开始动手在大树下拉电灯,给晚会提供灯光照明。虽然晚会天黑后才开始,村民们早早就拖家带口,来等待观看演出。
晚上7点,晚会在16名中年妇女组成的木棉红合唱队演唱的一首美孚方言歌曲《我们的生活多美好》中拉开帷幕。这些世代生活在玉龙村的黎家女人,穿上统一的民族服饰,手中拿着一片香蕉叶,用美孚方言慢舞清唱,歌颂美好幸福生活。村民们听得赏心悦目,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片或小视频。
黎乡三月组合带来的《小康之路》和《没见过面》两首歌曲,一首表达的是脱贫奔小康的欣喜之情,一首表达的是男女牵挂的缠绵恋情。其中《小康之路》这首歌,是由该组合主唱吉世杰有感而发最新创作的,恰如其分表达了群众的心声。
随后,玉龙村土生土长的娃娃乐队——“姑娘果”合唱队,演唱了《我们上学不要钱》、《赶鸟歌》两首美孚方言民歌。20多个穿着美孚黎族服饰的小女孩,一边唱歌,一边做出各种抒情的舞蹈手势,唱到节奏欢快的部分,整齐划一地击掌伴奏,引得村民阵阵鼓掌。
“龙缘”组合演唱的《月亮之歌》、玉龙村走出去的民间音乐人符花金演唱的《织锦恋》,将这台晚会推向了高潮。村民们听着家乡话,竟不知不觉跟着哼唱起来。
1月20日下午,东方舞星之家团队的小演员们,在玉龙村村委会门前广场排练童谣游戏。
方言歌舞乐在心
“我们这里的老百姓,很多都不会说普通话,歌手们用方言演唱,大家都听得懂。”玉龙村村民符仁锋坐在观众席上,看得特别认真,他告诉记者,玉龙村地处偏远,村民日常文化生活单调枯燥,符花金回乡这两三年,教村里的妇女和儿童唱黎族歌曲,每年春节前都会举办这样一场慰问演出,这也成为村里年底的一件盛事。
晚会的发起人符花金,是东方知名的民间音乐人。2014年,海南“三月三”民歌大赛上,由符花金主持编排及演唱的欧欧调《因磅高》荣获表演奖第一名。2015年4月,由符花金整理、改编和演唱的首张CD专辑《东方市黎族欧欧调民歌:爱在梦里》正式出版发行,收录美孚方言支系黎族民歌15首。
“举办这台晚会的初衷是给乡亲们送来新年祝福,精心编排的9个节目,大部分都是原汁原味的美孚方言歌舞。”符花金说,她一共邀请了4支东方的黎族民间乐队参与演出,晚会现场还有送对联、织锦展示等活动,非常具有民族特色。
黎家妇女
白天干活晚上排练
第一个登台演出的“木棉红”合唱队,16名队员全部来自玉龙村,这些平日里采桑种田的农家妇女,唱起歌来也是“巾帼不让须眉”。
2015年成立以来,她们曾多次代表美孚方言的黎族同胞,参加东方市的大小文艺汇演。“今天是在村里演,台下都是熟人,家人也在看,所以心情特别开心。”合唱队队员符会三说,小时候也听过长辈唱美孚方言的黎族歌曲,长大后慢慢就忘记了。后来加入村里的合唱队,白天在地里干活,晚上参加排练,学会了很多歌,也让她越来越爱唱歌。“我女儿已经上大学了,我也教她唱黎歌。”她说,要把黎族歌曲传给下一代人。
在晚会现场,记者看到了黎族妇女的织锦表演。她们告诉我们,每逢“三月三”“牛节”“春节”等重要日子,当地人总要穿上传统的黎族服饰以示庆祝。一般美孚黎族妇女,上穿黑色对襟无纽扣上衣,下穿织有绚丽多彩花纹图案的筒裙。正因如此,美孚方言黎族也被一些人形象称为“长裙”黎族。
美孚黎族就地取材制作衣服,形成了灿烂的织锦文化。在玉龙村等村庄,有一种叫“絣染”的古老印染法,传承千百年。村民使用水瓮、蓝靛叶、石灰粉等原始工具和原始原料,世世代代穿着自己纺织絣染的黎族服饰,并以此为美。
80后乐队来助阵
全程参与这次公益慰问演出的“黎乡三月”和“龙缘”组合,都是东方民间的黎族乐队组合。组合成员的家离玉龙村远的有一百多公里,近的也有四五十公里,但为了给乡亲们奉献一台精彩的晚会,他们都克服困难,来到玉龙村参加这场公益演出。
人群中被村民称作“爬东”的吉世杰,是东方市大田镇哈方言黎族的民族歌手。在东方黎族地区,一些祖辈传下来的黎族歌曲,由他伴奏制作翻唱后,被许多90后、00后小朋友所熟悉。演唱当天下午,“爬东”来到玉龙村时,村里的许多小朋友就拿着随身听,播放着“爬东”制作的《三月追梦》等歌曲,他在当地的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举办这样一台黎族方言的歌舞晚会特别有意义,虽然我只是一名业余的音乐人,但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喜欢上经过制作、有了伴奏的新黎歌,让他们了解更多的黎族文化。”吉世杰深有感触地说。
“龙缘”组合的成员符史,来自东方市板桥镇田中村。这两天东方天气变冷,他患上感冒,但为了给乡亲们唱歌,他坚持赴约,下午4点多就赶到了村里。“我们组合上个月在海南方言民族歌曲创作比赛中荣获优秀奖,这给了我们很大的激励,要继续为乡亲们唱下去。”符史说,虽然小年不能和家人一起度过,但这次来玉龙村,见到了这么多优秀的黎族音乐人,内心也非常知足。
观看完精彩的歌舞表演,拿到了火红的新春对联,晚上9点多,村民们收拾好现场的桌椅板凳,高高兴兴地回了家。参与表演的组合乐队,来不及休息片刻,在茫茫夜色中,沿着蜿蜒的山路离开了玉龙村。
相聚总是短暂的,伴随着即将敲响的农历新年钟声,这一台原汁原味的黎族歌舞晚会,将留存在每个人的记忆中。
海南记忆导语:能够又完成多年的计划与想法,把海南记忆这部份搞起来非常高兴,1989年与1993年两次到海南岛,当时太贫困了,没有相机没有太多零钱路费,只能在地图上想象海南岛,早就听说过德国史图博先生与后来的美国记者对海南岛的探险与记录,也看了许多他们拍的老照片,这些都成为了海南历史最珍贵的档案,我们也想记录下来当下的海南,留给后人参考追忆。
2017年2月初到4月初高山流水参加拍摄电影《旋风女队》,是反应海南琼中女足与萧山教练们的故事。海南一品天成影业公司与中国儿童电影制片联合出品。感谢导演:钟海,摄影指导:张飙,制片人:张笑阳,制片主任:王冠程,以及王莎莎,吴军老师对高山流水的关爱指导,还有剧组的各部门哥哥姐姐以及一起参演的小演员与足球小队员,还有各位教练们对高山流水的关心爱护,这一切都成为美好回忆,永远难忘!我们在拍摄之余对海南也进行了我们的城市记忆记录,更加成立了《海南岛城市记忆民间纪录团》,希望海南的城市发展中不要失去城市的记忆,保护好城市特有的历史脉络传承下去。
我们对海南岛的琼中地区,五指山地区,东方市黎族村落,定安古城,海口骑楼,海口府城老街等等进行记录拍摄,今后我们还要对其它地区进行深入记录与拍摄,这是一种爱好与兴趣,会一直走下去的,更希望海南岛也能有一批文保与乡村保护者一起去寻找探索海南的历史深处!
感谢【高山流水(中国城市记忆)文化保护基金】长期对民间民俗文化记录传承的支持!
我们身边流过的一切都将成为历史!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解读:
城市如同一个手掌!布满了大街小巷的掌纹!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就是穿行其间,寻找那条城市历史的生命线!
《中国城市记忆工作室》是用行动为笔、时间为纸、
不间断记录这个城市变迁的过程、 留取城市在时光中的片段、
剪辑记忆在生活中的足迹。 珍重自然文化与历史文化给我们的开悟与抚慰。
爱这个城市!让我们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