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苏记忆之扬州126:宝应笏板桥旁同松巷#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6年5月

(2017-06-04 09:16:27)
标签:

城市记忆

考古

历史

行学

分类: 江苏记忆
江苏记忆之扬州126:宝应笏板桥旁同松巷#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6年5月

江苏记忆之扬州126:宝应笏板桥旁同松巷#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6年5月

江苏记忆之扬州126:宝应笏板桥旁同松巷#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6年5月

江苏记忆之扬州126:宝应笏板桥旁同松巷#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6年5月

江苏记忆之扬州126:宝应笏板桥旁同松巷#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6年5月

江苏记忆之扬州126:宝应笏板桥旁同松巷#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6年5月

江苏记忆之扬州126:宝应笏板桥旁同松巷#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6年5月

江苏记忆之扬州126:宝应笏板桥旁同松巷#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6年5月

江苏记忆之扬州126:宝应笏板桥旁同松巷#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6年5月

【参考文字】宝应生活网,作者:画川居士 感谢作者的文字!

 

笏板桥真的很小,长约五米,宽也不过四米,位于小南门街的中首。宝应的城市河上有很多小桥,别说农村,即使土生土长的宝应城上人,也未必都知道城内有个小桥叫笏板桥,尽管它还紧挨着大名鼎鼎的孔庙。

按城建局立的碑文上讲,因靠孔庙而得名,就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了。张仙庙桥靠张仙庙叫张仙庙桥,城隍庙桥靠城隍庙叫城隍庙桥,此笏板桥靠孔庙,为啥不叫孔庙桥呢?其实,略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笏是古代大臣上殿面见君王时的工具,根据现存的实物看,笏板长约75公分,宽约45公分,厚约0.5公分。一个象牙笏板现在的拍卖价起码在五万左右。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指示,亦可以将要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据文献记载,唐代五品以上用象牙笏,五品以下用竹木笏。明代五品以上执笏,五品以下不执笏。从清代开始,笏就不用了。用笏板来命名此桥肯定有说法,而绝不是城建部门说的因在孔庙南边而得名

     笏板桥的传说很多。有人说,笏板桥原是一座木桥,俗称“豁板桥”,可能有文人雅士觉得太俗,因桥太小,联想到参见皇帝时的笏板,读音又相近,因此改名为笏板桥。还有一说,说是以前宝应出的秀才和举人很少,更不谈状元了,改名以后,出了很多秀才。也有人说,这是宝应的状元广洋湖镇的王式丹改的,自此以后宝应走出了不少举人、官宦。我想,孔庙又叫学官,门庭上高书状元、探花、榜眼,普通百姓做梦都希望子孙做秀才、中举人、考状元。除了买官外,读书是唯一升官发财之路,而手执笏板朝见皇帝老子更是多少凡人百姓、富绅子弟的向往,在学官对面把这座小桥命名为“笏板桥”是多么的确当,又符合民意。

     又扯远了。这座桥应说诞生在清代甚至唐代,政府重新修缮这座桥,在碑文上多写上几句,即解开了许多疑团,又使保护古迹、利用古迹、开发古迹做到内容、形式、效果的有机的通一,使历史的内涵得到充分的显现和延续,这不是利县、利民的大好事吗?难道这事有多难吗?否则,即使成了旅游资源,游客看到笏板桥上所书因在孔庙南边而得名,肯定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八杆子打不到边的事。


2016年5月底陪孩子高山流水去江苏泰州拍电影《老爸同学》,感谢电影制片方与导演给予的机会,我们当然也要珍惜这次行程了,开车从北京提前出发几天对淮安、宝应、高邮界首、泰州、姜堰、黄桥等进行了行学寻访。


感谢【高山流水(中国城市记忆)文化保护基金】长期对民间民俗文化记录传承的支持!

 

我们身边流过的一切都将成为历史!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解读:

城市如同一个手掌!布满了大街小巷的掌纹!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就是穿行其间,寻找那条城市历史的生命线!

 

《中国城市记忆工作室》是用行动为笔、时间为纸、

不间断记录这个城市变迁的过程、 留取城市在时光中的片段、

剪辑记忆在生活中的足迹。 珍重自然文化与历史文化给我们的开悟与抚慰。

爱这个城市!让我们行动吧!

                   高山流水之父:高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