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高山流水文献馆
高山流水文献馆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0,851
  • 关注人气:33,04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记忆361:昌平区南口村明朝太监李公墓#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6年12月

(2017-04-12 08:28:06)
标签:

城市记忆

考古

历史

文化

行学

分类: 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北京记忆361:昌平区南口村明朝太监李公墓#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6年12月

北京记忆361:昌平区南口村明朝太监李公墓#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6年12月

北京记忆361:昌平区南口村明朝太监李公墓#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6年12月

北京记忆361:昌平区南口村明朝太监李公墓#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6年12月

北京记忆361:昌平区南口村明朝太监李公墓#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6年12月

北京记忆361:昌平区南口村明朝太监李公墓#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6年12月

北京记忆361:昌平区南口村明朝太监李公墓#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6年12月

北京记忆361:昌平区南口村明朝太监李公墓#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6年12月

北京记忆361:昌平区南口村明朝太监李公墓#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6年12月

北京记忆361:昌平区南口村明朝太监李公墓#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6年12月

北京记忆361:昌平区南口村明朝太监李公墓#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6年12月

北京记忆361:昌平区南口村明朝太监李公墓#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6年12月

北京记忆361:昌平区南口村明朝太监李公墓#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6年12月

北京记忆361:昌平区南口村明朝太监李公墓#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6年12月

北京记忆361:昌平区南口村明朝太监李公墓#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6年12月

北京记忆361:昌平区南口村明朝太监李公墓#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6年12月

北京记忆361:昌平区南口村明朝太监李公墓#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6年12月

北京记忆361:昌平区南口村明朝太监李公墓#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6年12月

北京记忆361:昌平区南口村明朝太监李公墓#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6年12月

北京记忆361:昌平区南口村明朝太监李公墓#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6年12月

北京记忆361:昌平区南口村明朝太监李公墓#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6年12月

北京记忆361:昌平区南口村明朝太监李公墓#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6年12月

北京记忆361:昌平区南口村明朝太监李公墓#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6年12月

后两张图片网络寻到,特别感谢原图收藏人与标注人的辛苦!
【参考文字】

 从南口城南门北行近200米,转向东约100米,有南口村李公墓(为昌平区文物保护单位)。其东侧紧临八达岭高速。文物保护碑上记载:“李公,字监,生前为明代中期宫廷太监,死后厚葬于此。该墓早年被盗,仅存墓前石牌坊、石望柱、石像生、墓道石门等石刻。”

李公神道坐北朝南,长约40米,宽6.7米。这组花岗岩石刻历经五百年风雨侵蚀,除了缺失几块抱鼓石及云饰榫头外,主体部分仍保存完好。最南面是神道石牌坊,四柱三间仿木结构,榫卯咬合严密。抱鼓石上面雕刻牡丹花和云朵等图案。从门柱下部的卯眼看,原来的8块抱鼓石现仅存3块,额题“御用监太监李公神道”。然后是一组石望柱,本来是东西各一,现仅存西侧一个,断面为八面体,柱顶石兽无存。再后是两只石虎对面而坐,样子十分可爱。下一组是刻有文臣武将的石像,文东武西。往北上一个平台就是一座一间两柱的石门。上面横梁正面题“李公之墓”,背面刻有“福如沧海,寿似岗陵”,再往后应该就是宝顶的位置,现在是一处新建的民房。

    南口古城论规模,不算宏伟,但它横跨东西两山,以山造势创意精巧。此城略呈圆形,南北各开一门,两门相距500米,东西长300米,城墙高度及下墙体宽均为5米,上墙体略窄,东侧山下设两座水门。明清两代,这里曾商贾云集,铺面林立,及至著名工程师詹天佑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正式运营后,在南口设立火车站,老城人口逐渐南移。现在的南口城,除了南城门,合围的城墙了无踪迹,不宽的山口,有京藏高速路、京张铁路、八达岭老路穿城而过。面对仅存的南城门,虽有些怅然,但我却从山口两侧,看到了起伏险峻的山梁,像两路满着盔甲的兵将斗志昂扬般奔涌向前,足可以揣摩验证当年雄关古城的原始风貌。

   古人曹天锡写的《南口晓发》中的几行诗句:“落叶照征颜,仓遑又出关,才过乱石处,忽到断桥间,气白云如水,烟深树即山……”


<中国城市记忆工作室>发起人:高松拍摄


感谢【高山流水(中国城市记忆)文化保护基金】长期对民间民俗文化记录传承的支持!


我们身边流过的一切都将成为历史!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解读:

城市如同一个手掌!布满了大街小巷的掌纹!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就是穿行其间,寻找那条城市历史的生命线!

《中国城市记忆工作室》是用行动为笔、时间为纸、

不间断记录这个城市变迁的过程、留取城市在时光中的片段、

剪辑记忆在生活中的足迹。珍重自然文化与历史文化给我们的开悟与抚慰。

爱这个城市!让我们行动吧!

                            高山流水之父:高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