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记忆346:京张铁路南口车站附属老建筑#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6年12月

标签:
城市记忆考古历史文化行学 |
分类: 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
【参考文字】京张铁路为詹天佑主持修建并负责的中国第一条铁路,它连接北京丰台区,经八达岭、居庸关、沙城、宣化等地至河北张家口,全长约200公里,1905年9月开工修建,于1909年建成,时间不满四年。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国资金及人员,由中国人自行设计,投入营运的铁路。这条铁路工程艰巨。现称为京包铁路,以前的京张段为北京至包头铁路线的首段。
“王嵬走访发现,南口站区除了火车站、车站旅馆等建筑有保护以外,南口机器总管处、南口养路工程司、南口工程司处、总材料厂、花车房、货仓等,也都是站区内的历史遗存,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却并未挂牌保护。”
说起南口火车站,就不得不提京张铁路。它是我国第一条自主设计并建造的铁路。
京张铁路长约200多公里,经过长城内外的燕山山脉,尤其是南口到岔道城的“关沟段”尤为险峻。当时,詹天佑负责修建京张铁路的消息一传出,英、俄、法等国家的工程师马上挖苦说:“会修铁路通过关沟段的中国工程师还没出世呢!”当时国内不少人对自建这样的铁路也是缺乏信心的。
修建京张铁路最困难的是八达岭隧道工程,为了确保提前建成这条铁路,詹天佑决定在八达岭隧道采用分段施工的方法。他还创造性地运用了“折返线”的原理,在山多坡陡的青龙桥修筑一段“人”字形线路,使关沟段的线路坡度降低到3%以下,八达岭隧道长度减少到一半。同时,詹天佑还根据山区筑路的特点,就地取材,设计了许多具有民族特色、宏伟壮观的石拱桥。这不仅节省了钢材,还大大地降低了工程造价。
其实,詹天佑在修建京张铁路关沟段时,没少犯愁,也留下了一段脍炙人口的小故事。
原来按照工程设计的要求,路轨每向前延伸30米,路基就要增高1米。不要说在这40里长的崇山峻岭中筑路不易,就是铁路建好了,上哪儿去找能爬这段铁路的火车呢?当时国内火车车厢之间的挂钩呈抱拳状,载重超量或坡度都会造成脱钩、翻车事故。不改进挂钩,铁路修好了也只是充样子。怎么改呢?詹天佑决定携夫人到国外去考察。
清朝末年,从北京出洋一般要到天津去坐海轮。詹天佑夫妇到了天津码头一看,海轮泊在深水处,要上海轮必须走跳板上小船摆渡过去。詹天佑拎着皮箱几步就上了小船。詹夫人不习惯走跳板,走在上面上下颠、左右晃,吓得她心惊胆战,急忙向詹天佑求援。詹天佑迅速伸手去接,就在两手拉在一起的瞬间中,詹夫人跳上了小船,詹天佑的眼前也猛然一亮,他兴奋地拉着夫人的手说:“咱们回去吧!”夫人惊异地问:“咱们不出洋了?”詹天佑重复了一下刚才的动作说:“喏,问题解决了!”
后来,詹天佑根据拉手的启示,发明了新式挂钩。铁路工程界为了纪念詹天佑的这个发明,亲切地称其为“詹氏挂钩”。
1909年10月2日,在通车典礼的会场上,中外来宾对詹天佑表示异常钦佩。他非常谦虚地说:“这是京张铁路一万多员工的力量,不是我个人的功劳,光荣是应该属于大家的。”
京张铁路是清政府排除英国、俄国等殖民主义者的阻挠,委派詹天佑为京张铁路局总工程师(后兼任京张铁路局总办)。
<中国城市记忆工作室>发起人:高松拍摄
感谢【高山流水(中国城市记忆)文化保护基金】长期对民间民俗文化记录传承的支持!
我们身边流过的一切都将成为历史!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解读:
城市如同一个手掌!布满了大街小巷的掌纹!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就是穿行其间,寻找那条城市历史的生命线!
《中国城市记忆工作室》是用行动为笔、时间为纸、
不间断记录这个城市变迁的过程、留取城市在时光中的片段、
剪辑记忆在生活中的足迹。珍重自然文化与历史文化给我们的开悟与抚慰。
爱这个城市!让我们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