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记忆331:昌平区一中关帝庙#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6年12月

标签:
城市记忆考古历史文化行学 |
分类: 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
【参考文字】
1建庙渊源
隆庆《昌平州志.杂志》记载:"驻守昌平都御史(封建社会负责监察的官员)、少华(陕西省华县)许公宗鲁,因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虏贼攻犯东门,王乃显灵护卫,贼惧而退,厥功甚大。次年,乃在桥(护城河吊桥)东立庙祀之.
2庙内乾坤
明代建造的关帝庙为坐东朝西,庙院不大,正殿为五间,供奉的主神关羽居中而坐,身穿鹦哥绿的战袍,左手拂髯,右手拿着《春秋》,作读书状;关平牵着赤兔马站于左,周仓手执青龙偃月刀立于右,前为香案,后为幄帐。正殿前两厢各有配殿三间,南北僧房各一间,山门外有一对石狮子。清乾隆十二年十二月至十三年(1748年)五月,用商贾捐输,庙僧募化而来的八百金,增置后院,新建三代大殿五间,游廊十二间,戏楼一座,过厅五间;剩余的资金扩建僧房四间,一座大门。三代大殿中供奉的为关羽的曾祖父、祖父和父亲,以表示不忘先世肇基之德,以符合古往今来大忠臣亦皆为大孝子的传统观念。道光十二年(1832年),增补二旗杆、旗帜,以及伞、扇、兵符、令旗、令箭等仪仗一副。此外,关帝庙曾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乾隆十五年(1750年)至二十二年(1757年),光绪七年(1881年)数度重修彩绘,得以完整地保留至今。但不知何年何由,这座香火一直很旺的寺庙至民国改为了道观,成为20世纪昌平县的一个不解之谜。
3新中国的关帝庙
新中国成立后,昌平县立中学校于1951年12月1日在关帝庙内建立,为公办全日制普通初级中学。952年秋改称昌平县初级中学,1955年初改称昌平县第一初级中学,1956年初改称北京市第83中学,夏季招收三年制高中生,成为全县第一所完全中学。1961年初改称城关中学,1962年6月复称北京市第83中学。1968年11月与北京市第84中学合并,称昌平镇中学;只有初中。1970年初撤销昌平镇中学,现校址改称昌平县第一中学。1971年开始招收2年制高中生,1981年秋开始招收3年制高中生。2000年1月13日改称昌平区第一中学,经过数次扩建,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至2002年底,占地为49648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4265平方米,成为全区首屈一指的重点中学。
<中国城市记忆工作室>发起人:高松拍摄
感谢【高山流水(中国城市记忆)文化保护基金】长期对民间民俗文化记录传承的支持!
我们身边流过的一切都将成为历史!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解读:
城市如同一个手掌!布满了大街小巷的掌纹!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就是穿行其间,寻找那条城市历史的生命线!
《中国城市记忆工作室》是用行动为笔、时间为纸、
不间断记录这个城市变迁的过程、留取城市在时光中的片段、
剪辑记忆在生活中的足迹。珍重自然文化与历史文化给我们的开悟与抚慰。
爱这个城市!让我们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