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记忆328:昌平区博物馆那扇超古老的城门#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6年12月

标签:
城市记忆考古历史文化行学 |
分类: 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
【参考文字】
为使田野石刻得到有效保护,近期,区文化委文物科、文物管理所积极组织人员深入民间,走访调查寻找,对于不具备原址保护条件的石刻,由区文物保护所登记造册,集中收藏保护。
据了解,此次回收的6块田野石刻中,一块为广东坟墓碑,是当年詹天佑修京张铁路,广东籍工人死后葬在南口时所立;一块为重修东岳庙碑记,乾隆三十五年二月十二日立;一块为重修昌平州署碑记,光绪癸卯秋九月中立。
而在白羊城村南山发现的3块石刻则是由25块大小不等的残块组成的,之前被村里人当做石头垒砌在了山坡坝界上。这25块残块中,最大的长80cm、宽74cm、厚12.5cm,最小的仅有十几个字。从石刻残块痕迹上分析大致为三块石碑。根据石刻残块形状,其中三块较大残块可拼接完整石碑。从石刻残块碑文可以确定石刻为明代隆庆、万历年凿刻。
“回收的田野石刻对于研究昌平历史、风土人情提供了重要佐证,丰富了当地的文化内涵,为进一步挖掘文化资源,推动山区旅游经济发展提供了依据。今后,我们将继续回收荒野中的田野石刻,让它们再次散发出历史的魅力。”区文化委负责人说。
据了解,昌平是京郊文物大区,文物资源丰富,其中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明十三陵、居庸关等国家级文化保护单位6家,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家,区级文物保护单位75家。
<中国城市记忆工作室>发起人:高松拍摄
感谢【高山流水(中国城市记忆)文化保护基金】长期对民间民俗文化记录传承的支持!
我们身边流过的一切都将成为历史!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解读:
城市如同一个手掌!布满了大街小巷的掌纹!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就是穿行其间,寻找那条城市历史的生命线!
《中国城市记忆工作室》是用行动为笔、时间为纸、
不间断记录这个城市变迁的过程、留取城市在时光中的片段、
剪辑记忆在生活中的足迹。珍重自然文化与历史文化给我们的开悟与抚慰。
爱这个城市!让我们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