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记忆之淮安41:淮阴市碑#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6年5月

标签:
城市记忆文化行学考古历史 |
分类: 江苏记忆 |
淮阴市碑原为当年授封韩信为“淮阴侯”时所立,后原碑年久失修蚀损。到明代宣德年间由镇守淮安的王廷器曾重修,后到万历年间又由淮安知府刘大文重修并题。后因文革损毁,现碑系1987年复建。残碑高137厘米,宽90厘米,厚17厘米。
其碑正面阴刻有“淮阴市”三个大字,两边有碑联,上联书“王孙遗址”,下联为“国士流芳”,其碑背面刻有“汉淮阴侯韩信故里”,两侧有警示联一副,上为“文官下轿”,下为“武官下马”。
淮阴市碑文革时期被砸毁,放于城北大队市河边作为水码头的垫脚石之用。至1987年北门大街拓宽时,城建局找回残碑体三分之一,放于勺湖园碑林中保存,并于府市口(原碑址30米处)复建。
“淮阴”即淮安古称,也是明清时期淮安的别称。“市”即市口。
2016年5月底陪孩子高山流水去江苏泰州拍电影《老爸同学》,感谢电影制片方与导演给予的机会,我们当然也要珍惜这次行程了,开车从北京提前出发几天对淮安、宝应、高邮界首、泰州、姜堰、黄桥等进行了行学寻访。
感谢【高山流水(中国城市记忆)文化保护基金】长期对民间民俗文化记录传承的支持!
我们身边流过的一切都将成为历史!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解读:
城市如同一个手掌!布满了大街小巷的掌纹!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就是穿行其间,寻找那条城市历史的生命线!
《中国城市记忆工作室》是用行动为笔、时间为纸、
不间断记录这个城市变迁的过程、 留取城市在时光中的片段、
剪辑记忆在生活中的足迹。 珍重自然文化与历史文化给我们的开悟与抚慰。
爱这个城市!让我们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