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记忆之明祖陵12最后的扫描#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6年2月】

标签:
城市记忆变迁教育历史影像 |
分类: 江苏记忆 |















明代第一陵——明祖陵
明祖陵坐落在洪泽湖南岸,淮河入湖处。位于江苏盱眙县城西,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地处淮河下游,明祖陵累遭水患。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泗州城被湖水淹没时,明祖陵也一起被吞没于湖水之中。本世纪七八十年代,为保护明祖陵,筑堤3000米,把陵墓从湖水中隔出,沉没湖中300余载的文物瑰宝重见天日,成为一处游览胜地。
盱眙明祖陵 明祖陵,被称为“明代第一陵”。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追尊其高祖朱百六为玄皇帝,曾祖朱四九为恒皇帝,祖父朱初一为裕皇帝,并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修建祖陵,至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祖陵全部建成。祖陵原有殿庶、金门、玉桥、厨库、井亭、宰牲所、拜斋、宿直房、铺舍、碑亭、仪从等,栽植柏树万株,神道全长250多米,两侧立望柱二对,石像十九对,并有祭田149顷,规模宏大,气势不凡。
现在,游人一到明祖陵,首先看到的就是二十一对庞大石刻,雄踞在长长的神道两侧,有关专家认为,这些石刻是明代陵墓石刻中首屈一指的代表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由于它们长期淹没水底,较少损坏,石刻细部一如当年清晰、细腻。文臣四对,身着蟒袍,腰束玉带,手叩胸前,温文驯良;武官二对,顶胄贯甲,手按宝剑,双目圆睁,威风凛凛。其余狮子、麒麟、角端、马等均造型生动优美,雕刻精细,线条流畅柔和。如麒麟身上的云纹、拂起的手发和披伏的鳞甲;狮子满头漩涡状的卷毛、颈带上迎风飘起的红缨;石马颈上丝丝可数的细鬃、身上依稀可辨的汗滴和马鞍上的龙凤花纹等,都是精美绝伦的石雕艺术精品。从石刻群往北,是棂星门遗址和正殿遗址。正殿遗址处有石础子28个,可以想象正殿的宏大规模。朱元璋高祖、曾祖和祖父的合葬处称玄宫,现在可见有砖砌拱顶建筑物三穴,正面有高2米、宽1.2米的石门三座,至今未开掘。
感谢【高山流水(中国城市记忆)文化保护基金】长期对民间民俗文化记录传承的支持!
我们身边流过的一切都将成为历史!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解读:
城市如同一个手掌!布满了大街小巷的掌纹!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就是穿行其间,寻找那条城市历史的生命线!
《中国城市记忆工作室》是用行动为笔、时间为纸、
不间断记录这个城市变迁的过程、 留取城市在时光中的片段、
剪辑记忆在生活中的足迹。 珍重自然文化与历史文化给我们的开悟与抚慰。
爱这个城市!让我们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