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历史街巷现状调查15北柴市角 谁与谁聊天在巷间遇见谁!【2016年6月】

标签:
城市记忆变迁教育历史影像 |
分类: 闽、琼、滇、豫、冀、晋城市记 |
















记住一条街吧,
它曾经是这个城市的掌纹,
不论再短小,
它都记录着这个城市变迁的命运,
老街巷在消失中好像老人的皱纹被抹平了?
但皱纹后面的城市记忆也被一起埋葬,
生活再好,
找不到根与原点的生活叫流浪。
我们不想流浪在自己的家园!
北柴市角: 位于四眼井之南。北起四眼井,南至柴市角十字路口,长178米。
民间有这样解说,大同昼夜温差大,多风沙天,适合高粱生长,所以这里的人们很早就开始种植高粱,而用高粱秸秆烧火,也就成了大同人的传统习惯。早在5000年前,大同人就开始烧高粱秸秆取暖。约2000年前,大同一带就有人担着高粱秸秆沿街叫卖,“闻其声,只见秸秆不见人”,便是形容卖柴人担着很多秸秆在街巷叫卖,换取衣食的景象。
清康熙年间,位于大同城内东北隅的柴市角,便被专门辟为柴市。以其为中心,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辐射的四街分别为东、南、西、北柴市角。当时的卖柴人把高粱秸秆儿分成一捆儿一捆儿的,以捆论价,并在柴上标好价码,交易起来很方便。交易成功,卖柴者便担柴送入其家中。
感谢【高山流水(中国城市记忆)文化保护基金】长期对民间民俗文化记录传承的支持!
我们身边流过的一切都将成为历史!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解读:
城市如同一个手掌!布满了大街小巷的掌纹!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就是穿行其间,寻找那条城市历史的生命线!
《中国城市记忆工作室》是用行动为笔、时间为纸、
不间断记录这个城市变迁的过程、 留取城市在时光中的片段、
剪辑记忆在生活中的足迹。 珍重自然文化与历史文化给我们的开悟与抚慰。
爱这个城市!让我们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