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记忆177:北京东岳庙碑林#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3年6月)

标签:
城市记忆建筑老街历史行学 |
分类: 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




















北京东岳庙是道教正一道在中国华北地区的第一大丛林。庙内保存了大量各具特色的道教建筑,具有丰富的道教文化内涵,对研究中国古代道教及玄教的历史渊源和发展,以及北京的民俗文化,都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东岳庙的兴起与正一道支派“玄教”在元代的鼎盛密不可分。由于玄教大宗师张留孙及其继任吴全节都极受元帝的尊崇,所以由他们建造和主持的东岳庙也当然获得 了皇家的重视。到了明清两代,虽然东岳庙的地位有所降低,但由于它祭祀的是掌管人间一切贵贱、生死、祸福的东岳泰山神天齐仁圣大帝,所以在上层和民间依然 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历史上虽然数次被毁,但每次都能获得皇室成员的捐助而得以重建。
东岳庙的各院落内都立有石碑,最多时达160多块,数量居京城之冠。现存的一百余块石碑全为元明清三代的作品,多为历朝修建东岳庙碑记和民间善会石碑,种 类齐全,品味高贵,内容丰富,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史料价值。其中最著名的是赵孟俯的行书《张天师神道碑》(俗称《道教碑》),风格古朴遒劲,为元代书法艺术 的珍品。此外,赵世延的楷书《昭德殿碑》、虞文靖的隶书《仁圣宫碑》等也颇为著名。此外,在东岳庙的大多数殿堂前都还挂有白底黑字、小篆字体的楹联,内容 多为对各殿神司职能的诠释。正院各殿堂前的楹联均已恢复,文字由当代知名的书法家书写。
文革期间,庙内碑刻遭到严重破坏,大部分被推倒砸碎,文饰也被凿去,有的碑身上还用黑墨划上了革命标语。推倒后的碑刻或用作地基或深埋地下。1995年底 东岳庙被朝阳区文化文物局收归时,完好的碑仅存18通。后来,掩埋在地下的石碑又重新被挖掘出来。1997年底石碑修复工程开始,历时一年,基本上按原来 的位置归位,中路正院东西碑林共有石碑89通,重现了东岳庙“石碑多”的特色景观。
2013年来到北京就开始慢慢记录北京变迁了,前些年只是对前门地区进行过全面记录,
而我知道我们对北京的记录太晚太晚了,但还是走起来行动吧。
<中国城市记忆工作室>发起人:高松拍摄
感谢【高山流水(中国城市记忆)文化保护基金】长期对民间民俗文化记录传承的支持!
我们身边流过的一切都将成为历史!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解读:
城市如同一个手掌!布满了大街小巷的掌纹!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就是穿行其间,寻找那条城市历史的生命线!
《中国城市记忆工作室》是用行动为笔、时间为纸、
不间断记录这个城市变迁的过程、留取城市在时光中的片段、
剪辑记忆在生活中的足迹。珍重自然文化与历史文化给我们的开悟与抚慰。
爱这个城市!让我们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