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东记忆140:中山市石岐迎芬巷那个特别的骑楼#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5年6月

(2016-06-12 07:53:20)
标签:

城市记忆

建筑

老街

历史

行学

分类: 广东记忆
广东记忆140:中山市石岐迎芬巷那个特别的骑楼#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5年6月

广东记忆140:中山市石岐迎芬巷那个特别的骑楼#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5年6月

广东记忆140:中山市石岐迎芬巷那个特别的骑楼#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5年6月

广东记忆140:中山市石岐迎芬巷那个特别的骑楼#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5年6月

广东记忆140:中山市石岐迎芬巷那个特别的骑楼#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5年6月

广东记忆140:中山市石岐迎芬巷那个特别的骑楼#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5年6月

广东记忆140:中山市石岐迎芬巷那个特别的骑楼#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5年6月
骑楼,一种“上楼下廊式”的临街建筑,是中国近代史上极具岭南特色的建筑形式。建筑物一楼建 成行人走廊,既是居室或店面的外廊,又是室内外的过渡空间。走廊上方则为二楼楼层,犹如二楼“骑”在一楼之上,故称为“骑楼”。通常一楼当商铺,二楼以上 住人,既可防雨防晒,又便于展示橱窗,招徕生意。据介绍,骑楼建筑于近代由欧洲传至世界各地,中国早期的骑楼出现在广州。建筑师把西方建筑与岭南传统建筑 相结合,设计出适应广州繁华商业生活及炎热多雨气候环境的骑楼建筑。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骑楼在广州大行其道,并很快传到闽南、海南等地区,成为岭南 地区商业街市的一种特有建筑形式。近年来,骑楼作为岭南建筑文化特色受到关注,广州、海口、梧州、中山等地都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将骑楼比较集中的街区 划定为骑楼商业街,对各种骑楼建筑的保护、改造和新建提出了明确规定。

    特点 1,骑楼建筑的平面特点和立面造型特征:传统骑楼建筑平面的基本特点是面宽小、进深大。平面首层前部为人行道,一般深3-4米,后部为商店,二层以上为住 宅,住宅前部突出于商店,跨越人行道上部。 在立面造型上,广州骑楼的总体风格可用中西合璧来概括,一般分为三部分:廊部、楼部、楼顶。廊部以梁柱式为多,也有少数为券柱式。梁柱式由横梁和柱式组 成,带明显中西合璧的痕迹。其净高一般为4-6米,也有的高达8米。前部为骑楼柱廊,后部为店铺。两层以上为楼身,一般为住宅。楼身临街立面处理为西式造 型或中西结合称为洋式店面。临街墙面的浮雕图案、窗洞形式、线角、阳台铸铁栏杆等,融合西方的建筑装饰风格,加上多道腰线与线脚的融会贯通,使墙面层次清 晰,富有变化。色彩则以当地盛产的贝灰的白色和调加的米黄色为主,色调淡雅,清新和谐,具有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骑楼楼顶建有山花和女儿墙。山花是在立面 上的一种缓坡的三角形山墙的花饰,有意设计成曲线型和半圆形,是屋顶的重点装饰部分。山花两边的矮墙,便是女儿墙,出现在天台边缘以及檐上以上的位置。女 儿墙图案相对简单,主要强调实用性。 2,广州骑楼建筑的分类:骑楼建筑总的立面造型特征为“中西合璧”,主要有中国传统式,以南华路、同福路、万福路、德政路、起义路还有零星保存;古罗马券 廊式,以新亚大酒店为代表;仿哥特式,以爱群大厦为代表;仿巴洛克式,龙津西路有存;南洋式,万福路有存;现代式,以越华路的广州大厦为代表等六种形式。 作用 1.骑楼是指楼房与楼房之间,跨人行道而建,在马路边相互联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这就是近代典型的商业建筑,骑楼一般分楼顶、楼身、骑楼底三部分。 2.它是西方古代建筑与中国南方传统文化相结合演变而成的建筑形式,可避风雨防日晒,特别适应岭南亚热带气候,其商业实用性更为突出。在两广、福建、海南 有很多这样的建筑。如广州的上下九、厦门的中山路、北海珠海街以及上海金陵路(早期广东人聚居区)。这种建筑适应南方天气潮湿多雨,商业楼宇密集等情况而 建造的。楼下做商铺,楼上住人。 3.跨出街面的骑楼,既扩大了居住面积,又可防雨遮晒,方便顾客自由选购商品。是东南沿海城镇一种极有特色的建筑物之一。


2015年上半年两次到中山市地区的三乡镇与珠海地区陪孩子拍戏,我们当然不会错过对当地历史的探访了,感谢电视剧《亲亲中国爹娘》剧组,电影《曼谷》剧 组对孩子高山流水的关爱,我们也用我们对当地历史文化的寻考作为对当地的回报吧,系列寻访图片分期发出,慢慢回顾吧!

感谢【高山流水(中国城市记忆)文化保护基金】长期对民间民俗文化记录传承的支持!

 

我们身边流过的一切都将成为历史!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解读:

城市如同一个手掌!布满了大街小巷的掌纹!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就是穿行其间,寻找那条城市历史的生命线!

 

《中国城市记忆工作室》是用行动为笔、时间为纸、

不间断记录这个城市变迁的过程、 留取城市在时光中的片段、

剪辑记忆在生活中的足迹。 珍重自然文化与历史文化给我们的开悟与抚慰。

爱这个城市!让我们行动吧!

                   高山流水之父:高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