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东记忆128:雍陌乡重修石街碑志与学堂巷#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5年6月

(2016-05-31 05:38:14)
标签:

城市记忆

古村

建筑

历史

行学

分类: 广东记忆
广东记忆128:雍陌乡重修石街碑志与学堂巷#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5年6月

广东记忆128:雍陌乡重修石街碑志与学堂巷#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5年6月

广东记忆128:雍陌乡重修石街碑志与学堂巷#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5年6月

广东记忆128:雍陌乡重修石街碑志与学堂巷#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5年6月

广东记忆128:雍陌乡重修石街碑志与学堂巷#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5年6月

广东记忆128:雍陌乡重修石街碑志与学堂巷#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5年6月

广东记忆128:雍陌乡重修石街碑志与学堂巷#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5年6月

广东记忆128:雍陌乡重修石街碑志与学堂巷#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5年6月

广东记忆128:雍陌乡重修石街碑志与学堂巷#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5年6月

广东记忆128:雍陌乡重修石街碑志与学堂巷#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5年6月

广东记忆128:雍陌乡重修石街碑志与学堂巷#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5年6月

广东记忆128:雍陌乡重修石街碑志与学堂巷#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5年6月

参考引文:要善待名人遗产  2003年1月21日 来源于:中山日报 2003-01-21 第 2937 期 C2版

记得有位西方人士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能仅为一盘豆子就卖了老祖宗的遗产。”看上去此话十分简单,但它却有着广泛而又深刻的警示意义,对那些掌握着历史文化遗产的人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面对各种现实的经济利益的诱惑,该如何对待历史名人留给我们的这些遗产?
  去年七月下旬,笔者应邀赴澳门参加“郑观应诞辰160周年学术研讨会”。事前曾到郑的故乡———广东中山三乡镇雍陌村进行考察。离开故宅,便去参观一条由郑氏家族捐资修筑的石板大道。可走近一看,竟是一条平平荡荡的水泥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陪同的几位人士皆说不清楚。笔者只好走进一路边人家,才从居民口中得到答案。去年底,有一个体老板,据说仅出三十几万元就买走了整条1公里长的石板路,铺在自己的地盘上,叫“百年石板路”,一家个体户竟有如此眼光,可是这位大名人的乡亲们真的为了“一盘豆
  子”就狠心地出卖了祖宗的遗产!不幸中的万幸,在路的尽头,笔者发现了雍陌乡村民为志福荫桑梓的《重修石街碑志》石碑仍在,于是急忙抄录在本,以免不久此碑也被挖走,另作它用:
  我乡大街创自宋代,年久失修,崎岖不平,行者有患之。里人郑君华暨德配陈、刘氏夫人慷慨捐修,以后,覆斯道者,咸城颂焉,泐此以志不朽。
  光绪三十年(即公元1904)岁次甲辰吉日雍陌乡同仁谨志
   实事求是地讲,珠江三角洲的名人资源较之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相对要少些,而且主要产生于中国近代社会,若不精心呵护,这些本来就稀薄的资源则难以经受那 种沧海桑田变化的侵蚀,更不用说是人为的破坏。保护好这些资源,并不是为某人、某地竖碑立传,而是属于民族的、国家的和历史的。
  在研讨会期 间,笔者寻机参观了暂时关闭等待政府维修的“郑家大屋”,这是郑观应写下《盛世危言》的故宅,是澳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12处建筑中的一处。本来,郑家大 屋的建筑物是古雅的十九世纪中式建筑,从中可见受十七、十八世纪葡萄牙式住宅及西方古典风格的影响。空间的分布,不论大小、内庭,都以传统中国式大宅为蓝 本,充分体现出了清代岭南建筑的风格。但仅十几年前,郑家的一些后人,将其卖给了一家地产商。地产商希望大宅早日倒塌,以便在这块临海的黄金地段另作发 展。乃至到了今日笔者眼前,已是残墙断壁,垃圾尘灰、蜘蛛结网、蝙蝠横飞的一处废宅。幸好澳门有那么一些不屈不挠的仁人志士,奔走呼号十数年,感动了澳门 当局,出高价将大屋购下,并将残破的大屋用钢柱和蓝色的钢玻璃板护罩起来,准备明年动工维修。
  郑观应是清代著名的思想家、实业家、诗人和旅行家。他的“富强救国”的思想,曾影响了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和毛泽东等几位伟大人物。他就是在郑家大屋写出了醒世巨著《盛世危言》。
   名人遗产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者,是一份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这种遗产体现着一个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而且是民族的根基,是历史的纪念 碑。名人遗产既属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保护和善待历史名人遗产,是我们当代人的责任,更是一种功德。李存修

2015年上半年两次到中山市地区的三乡镇与珠海地区陪孩子拍戏,我们当然不会错过对当地历史的探访了,感谢电视剧《亲亲中国爹娘》剧组,电影《曼谷》剧 组对孩子高山流水的关爱,我们也用我们对当地历史文化的寻考作为对当地的回报吧,系列寻访图片分期发出,慢慢回顾吧!

感谢【高山流水(中国城市记忆)文化保护基金】长期对民间民俗文化记录传承的支持!

 

我们身边流过的一切都将成为历史!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解读:

城市如同一个手掌!布满了大街小巷的掌纹!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就是穿行其间,寻找那条城市历史的生命线!

 

《中国城市记忆工作室》是用行动为笔、时间为纸、

不间断记录这个城市变迁的过程、 留取城市在时光中的片段、

剪辑记忆在生活中的足迹。 珍重自然文化与历史文化给我们的开悟与抚慰。

爱这个城市!让我们行动吧!

                   高山流水之父:高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