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记忆83:高庆奎故居保安寺街15号#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3年5、6月)

标签:
城市记忆建筑历史文化行学 |
分类: 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




















北京保安寺街15号高庆奎故居,我的震惊是这里与孩子高山流水爷爷同名,真是奇迹的巧合!高振山。
高庆奎(1890—1942),原
名振山(镇山),号子君。著名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京剧高派老生艺术创始人,京剧“四大须生”之一。高庆奎原籍山西榆次,生于北京。其父高四保(士杰)为
清末京剧著名丑角演员。20世纪30年代,高庆奎与余叔岩、马连良被誉为老生“三大贤”。
高庆奎幼坐科庆祥和科班,从师贾丽川及贾洪林学文武老
生,12岁登台为谭鑫培配演娃娃生。后曾搭杨小朵“翊文社”、刘鸿声“陶永社”、谭鑫培“同庆社”、俞振庭“双庆社”演出。18岁变声后从李鑫甫练武功学
把子。[1]
1921年,高庆奎自组庆兴社,与郝寿臣、沈华轩等演
于华乐戏院、中和戏院、吉祥戏院、明星影院等剧场。他还重排、改编、整理了一批历史剧,并将有关的内容排成“本戏”,如全本《鼎盛春秋》(包括《战樊
城》、《文昭关》、《刺王僚》止)、全本《逍遥津》,以及《哭秦庭》、《豫让桥》、《赠绨袍》、《马陵道》、《史可法》、《醉遣重耳》、《苏秦张仪》、
《窃符救赵》、《浔阳楼》、《应天球》等戏。20世纪30年代,他与余叔岩、马连良被誉为须生“三大贤”,名列“四大须生”之一。[1]
高庆奎
曾多次率领班社赴上海、天津等地演出。1933年,高庆奎与梅兰芳在上海天蟾舞台挂“双头牌”演出。1934年5月,高庆奎嗓音失润,直至无法正常演出。
1938年,高庆奎到中华戏曲专科学校任教,后至富连成社任顾问。1942年2月4日(腊月十九)凌晨5时40分,高庆奎故于北京烂熳胡同寓所。
高庆奎的老生演唱初宗谭派。他嗓音复原后,更加甜脆宽亮,高亢激越,音色丰富。随之,他又吸收孙菊仙、刘鸿升的演唱特点,并借鉴老旦龚云甫、花脸裘桂仙之唱法,融会贯通,加以创新,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高派”。
一
些人认为高庆奎创立的“高派”就是调门高,这是一种误读。高派艺术除唱腔艺术高亢激越以外,还在于能演武生、花脸、老旦等几种不同行当的角色。他的演唱气
足神完,一气呵成,尤善用大气口,以长腔拖板的唱法抒发人物感情,以求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他的念白铿锵有力,顿挫有致;做工深刻细致,精于表情。他的唱
念多用京字京音。
高庆奎创立的高派被世人所公认的有“三斩一碰”或“三斩一探”之说。(即《斩黄袍》、《斩马谡》、《辕门斩子》、《碰碑》、《四
郎探母》)。此外,高庆奎演唱的《逍遥津》、《哭秦庭》等唱来高亢挺拔,气力充沛,刚劲激昂,荡气回肠,为“高派”
代表作。高庆奎在《胭粉计》中饰诸葛亮、《赠绨袍》中饰范睢、《铁莲花》中饰刘子忠等的表演,身段规范,表情细致,尤其眼神的运用更为传情。
高庆
奎效仿刘鸿声,花脸能演《铡判官》,武生能演《连环套》,红生能演《华容道》;效仿汪桂芬,老旦能演《钓金龟》、《掘地见母》、《游六殿》
等。其代表剧目还有:《浔阳楼》、《七擒孟获》、《除三害》、《信陵君》、《史可法》、《煤山恨》、《九更天》、《战蒲关》、《独木关》等。
值得一提的是,高庆奎多次赴沪演出时除以上叫座剧目外,还有一至三本的《戏迷传》最为著名。在剧中,高庆奎以一位戏迷的身份,一人饰演生、旦、净、丑各行当,各流派剧目。
2013年来到北京就从这里开始慢慢记录北京变迁了,前些年只是对前门地区进行过全面记录,
而我知道我们对北京的记录太晚太晚了,但还是走起来行动吧。
<中国城市记忆工作室>发起人:高松拍摄
感谢【高山流水(中国城市记忆)文化保护基金】长期对民间民俗文化记录传承的支持!
我们身边流过的一切都将成为历史!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解读:
城市如同一个手掌!布满了大街小巷的掌纹!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就是穿行其间,寻找那条城市历史的生命线!
《中国城市记忆工作室》是用行动为笔、时间为纸、
不间断记录这个城市变迁的过程、留取城市在时光中的片段、
剪辑记忆在生活中的足迹。珍重自然文化与历史文化给我们的开悟与抚慰。
爱这个城市!让我们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