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记忆111:正定隆兴寺大悲阁#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5年6月)

标签:
城市记忆文化行学历史建筑 |
分类: 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


















大悲阁是隆兴寺的主体建筑,坐落在中轴线後部。阁高33米,面阔七间,进深五间,为五重檐三层楼阁。旧名“佛香阁”、”天宁观音阁”。据记载,该阁始建于968-976年(宋初开宝年间)。
大悲阁内矗立着一尊高大的铜铸大菩萨,称“大悲菩萨”,高19.2米,立 于2.2米高的须弥石台上,是中国保存最好、最高有大的铜铸观音菩萨像。像奉宋太祖赵匡胤敕令而造,周身有42臂,又称“千手千眼观音”。各臂分持日月、 净瓶、宝塔、金刚、宝剑等,可惜两侧4o双铜手臂均被毁,已改为木制,仅前胸两臂为原铸。观音像神态自若,比例均匀,衣纹流畅,线条细腻,颇具宋代艺术风 格。据寺内一通宋碑记载,其铸造程序是:先铸好基础,然后分七节铸造大菩萨。第一节铸下部莲花座,第二节铸至膝盖,第三节铸至脐下,第四节铸至胸部,第五 节铸至腋下,第六节铸至肩膊,第七节铸至头部。最后添铸四十二臂。菩萨的手均为木雕而成,其上裹布,一重漆,一重布,然后用金箔贴成。
1944年(民国33年)重修大悲阁时,拆掉了两侧的御书楼和集庆阁,建筑面积较原来缩小了三分之一。东、西、北三面墙壁上的宋代壁塑也已无存。阁内有楼梯直达顶层,可凭栏纵观正定古城风光。历代文人墨客登临此阁,吟诗咏赋,留下了许多美好诗篇。[6]
大悲阁前,东侧为转轮藏阁(藏经楼),西侧为慈氏阁。转轮藏阁坐西朝东, 面阔三间,进深四间,重檐歇山顶,平面近似方形。阁内正中安置木制的直径七米、八角形的“转轮藏”(即转动的藏经橱):中间两根金柱各向左右让出,其梁架 结构,作出由下檐斗拱弯曲向上与承重梁衔接的弯梁,上层梁则有大斜柱(叉手)的应用,是早期木构建筑中的杰作。慈氏阁与转轮藏阁大体相似,阁内采用永定柱 造和减柱造的做法,是其建筑结构上的特点。特别是檐墙一周的柱子均采用永定柱造的做法,是中国国内保存宋代建筑中的孤例。阁内二米高的须弥座上,立有一木 雕像,高七米,为弥勒佛形象,或称“慈氏菩萨”,是宋代遗物。
与高山流水没有拍戏的日子里,我们就在北京周围寻访了,因为河北地区的面积太大了,记录寻访还在进行中,
中国城市记忆工作室记录中国变迁,解读社会发展!用自己行动的力量活着。
特别向如果引用的网络文字表示感谢,对同道文保人士表示感谢,很难查明最初原作者,请见谅!
如有原作者提出不妥我会删除!
<中国城市记忆工作室>发起人:高松拍摄
感谢【高山流水(中国城市记忆)文化保护基金】长期对民间民俗文化记录传承的支持!
我们身边流过的一切都将成为历史!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解读:
城市如同一个手掌!布满了大街小巷的掌纹!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就是穿行其间,寻找那条城市历史的生命线!
《中国城市记忆工作室》是用行动为笔、时间为纸、
不间断记录这个城市变迁的过程、留取城市在时光中的片段、
剪辑记忆在生活中的足迹。珍重自然文化与历史文化给我们的开悟与抚慰。
爱这个城市!让我们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