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记忆13:李卓吾墓(通州)#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2年7月)

标签:
城市记忆历史文化行学 |
分类: 北方记忆 |

















李卓吾墓位于北京城东通州区海子公园。占地360平方米。墓南北向,青砖宝顶,直径225米,高155米。碑阳为焦书李卓吾先生墓,碑阴为詹轸光书李卓吾碑记和李卓吾墓诗2首。
墓坐北朝南,长30米,宽12米,青砖宝顶,高1.55米,径2.25米,内安葬李卓吾骨坛。墓前有碑楼,山墙磨砖对缝须弥座,庑殿式顶,立万历四十年之 原碑。冢、碑三面围砌十字花墙,傍墙植松柏。碑楼前下水泥台阶至平地,隔甬路东西并立2碑,东为初迁碑记,青砂岩制;西为再迁碑记,艾叶青石制。二碑之前 居中立有“一代宗师”颂碑,汉白玉制。1987年被公布为划定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至墓现状台基栏板。
李卓吾墓 - 李卓吾(李贽)简介
(1527~1602),名贽,号卓吾,又号笃吾、宏甫,别号温陵居士,福建晋江(今泉州)人,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考中进士。先后任国子监博士、礼部司务、云南 姚安知府。十二年移居麻城龙潭湖上芝佛院,研究佛经。二十九年因反对儒家经典而遭迫害。次年春,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罪名入狱,自刎于狱中。李卓吾墓 - 李卓吾墓古文记述
卓吾生平求友,晚始得通州马侍御经纶也。其葬通州。卓吾老,马迎之,生与俱也,死于马乎殡。冢高一丈,周列白杨百余株。碑二,一曰李卓吾先生 墓,秣陵焦竑题;一卓吾老子碑, 黄梅汪 可受撰,碑不志姓名乡里,但称卓吾老子也。卓吾名贽,字宏甫,温陵人。以孝廉为姚安太守,中燠外冷,强力任性。为守日,政令清简,公座或与髡俱,簿书之间 时与参论。又辄至伽蓝,判了公事,人怪之。逾年,入鸡足山,阅藏不出。御史刘维奇其人,疏令致仕归。初善楚黄安耿子庸,遂携妻女客黄安,曰:吾老矣,得一 二友以永日,吾乐之,何必吾故乡也。性癖洁,恶近妇人,无子,亦不置妾。后妻女欲归,趋归之,称流寓客子。自是参求乘理,剔肤见骨,少有酬其机者,人以为骂,又怪之。子庸死,遂至麻城龙潭,筑芝佛院以居。 龙潭石址, 潭周遭,至必以舟,而河流沙浅,外舟莫至。以是隔远缁素,日独与僧深有、周司空思敬语,然对之竟日读书,已复危坐,不甚交语也。其读书也,不以目,使一人 高诵,傍听之。读书外,有二嗜,扫地、湔浴也。日数人膺帚、具汤,不给焉。鼻畏客气,客至,但一交手,即令远坐。一日搔发,自嫌蒸蒸作死人气,适见侍者 剃,遂去发,独存髭须,秃而方巾。先是论学不合者,愈怪之,以幻语闻当事,逐之。时刘左辖东星迎之武昌,梅中丞国桢迎之云中,焦翰撰竑迎之秣陵,皆暂往, 无何复归麻城,著 藏书、 焚书,又为梅中丞著孙子参同,成。
先是有与中丞构者,幻语又闻,当事又逐之,至火其居。于是马侍御经纶迎之通州。至,与马公读易,每卦千遍,一年而九正易因成。时欲老盘山,会当道疏 上,指为妖人,逮诏狱。寻得其实,议发还籍矣,曰:我年七十六,作客平生,何归为!遂以剃发刀自刭。马公痛哭曰:天乎,先生妖人哉?有官弃官,有家弃家, 有发弃发,其后一著书老学究,其前一廉二千石也!乃收葬之,葬之通州北门外迎福寺侧。
<中国城市记忆工作室>发起人:高松拍摄
感谢【高山流水(中国城市记忆)文化保护基金】长期对民间民俗文化记录传承的支持!
我们身边流过的一切都将成为历史!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解读:
城市如同一个手掌!布满了大街小巷的掌纹!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就是穿行其间,寻找那条城市历史的生命线!
《中国城市记忆工作室》是用行动为笔、时间为纸、
不间断记录这个城市变迁的过程、留取城市在时光中的片段、
剪辑记忆在生活中的足迹。珍重自然文化与历史文化给我们的开悟与抚慰。
爱这个城市!让我们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