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记忆69:蔚县之上苏庄古堡老建筑(2015年4月)#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标签:
城市记忆历史文化乡村行学 |
分类: 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




















上苏庄,位于蔚县南山脚下,是张石高速公路边的一个较大的、古风淳朴、民俗独特的古堡,全村共有2000多人。这是一个有山有水的静谧村庄,老人在院子里晒着太阳,明媚的阳光照在这个有着四百多年历史的古堡身上,几经朝代的更迭,这座古堡依然保持尚好。
据有关专家考察,远在新石器时代上苏庄村一带就有人类活动,后村民建房挖窑时出土的石磨、灶台、盆碗、钱币等物进一步证实这一点。北魏时期上苏 庄村已是蔚县境内一个人丁兴旺、生活富庶的村庄了。但是当时的村址不在现在的庄堡之上,而是在现在村西的西洼之处。村名也不叫上苏庄,而叫“底村”。
据当地的村民讲述,那时候的“底村”,在东南山峦草木茂密、鸟兽成群的原始森林的掩映下,在北口峪和水峪两大峪口的山泉溪流的滋润下,每年都能 丰衣足食,安享太平。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环境的变化,草木疏了,山泉浑了,山洪屡屡暴发,时时威胁着“底村”人的居住安全。为了安全,村民们就在村东高处 选了新的村址,于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建起庄堡,取名“上苏庄”。“上”与原来的“底”相对,取“上走”之意,“苏”取万物复苏之意,希望新的庄 堡能带来新的气象。
上苏庄选址在一条南偏东、北偏西斜线走向的龙脉之上,首尾均处在八卦五行中的土位。记者登高俯望,堡城内一处处四合院清晰可见,似一面面小锣挂 在框架上,所以又称镛(yong)锣堡。城内有东西主街,南北小巷,纵横交织。东高西低,整街地面铺山石,山洪顺坡而下,声音响亮,所以又叫“响堂街”。
上苏庄古堡,现在保存较完整。开北堡门,堡门两侧方建有东笔西砚、一尖一平的建筑物,以表示该堡对文化的重视和崇尚。堡门存匾曰:“永安、上苏 庄堡、嘉靖二十二年仲秋吉日建。”匾额上还镌刻堡长、石匠、泥匠、木匠的名字。上苏庄现存的庙宇10余座,分别是观音庙、财神庙、风神庙、福神庙、龙王 庙、五谷庙、三义庙、关帝庙、河神庙、土地庙、五道庙等。
在堡墙南端建有灯山楼,供奉火神,每年的正月十二,是一年一度的拜灯山活动,在这一天,百姓准备好祭祀用的供品和点灯山用的灯捻儿、灯盏、麻油 等,由灯官领头向火神叩首拜祭,以最为虔诚的态度祈求新的一年里丰衣足食,国泰民安。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在《拜灯山》中提到: “对于拜灯山,我所看重的不只是这种具有神秘感的风俗形式,更是其中那种对命运和大自然的虔敬、和谐的精神,还有亘古不变的执著与沉静。”
如复一日,年复一年,上苏庄或许已经在原地坚守了四百多年,不少现存的古堡都已残垣断壁,但那深深扎根在土地上的“建筑”依旧雄壮。坐在院门口晒太阳的村民说,能安静的晒太阳,是最大的幸福。与高山流水没有拍戏的日子里,我们就在北京周围寻访了,因为河北地区的面积太大了,记录寻访还在进行中,
中国城市记忆工作室记录中国变迁,解读社会发展!用自己行动的力量活着。
特别向如果引用的网络文字表示感谢,对同道文保人士表示感谢,很难查明最初原作者,请见谅!
如有原作者提出不妥我会删除!
http://icons.xici.net/u13339330/files/sign.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