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
















告别这里了,很有视觉感的地貌,但没有进入考古遗址现场有些遗憾!
沿109国道向北,在快到达阳原县化稍营时,路牌告诉我们,泥河湾就在前面.走十余米的一个路口,一个写着泥河湾遗址群的竖碑出现在我们眼前。顺道上坡,一处平地便就是泥河湾重要的遗址群——小长梁遗址。
小长梁遗址于1978年被挖掘发现,为距今136万年的更新世早期地层和远古人类遗址,震惊世界。遗址共发掘出土石器1000余件,对我国华北地区旧石器 时代早期的文化研究以及探讨华北地区小石器传统起源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古人类活动最北端的见证,小长梁遗址被镌刻在北京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的第一阶。
1978年后,相继在这里的湖成地层( 距今100万年)中,发现大量石制品和三趾马、古菱齿象等古动物化石。石制品以火成岩、燧石、玉髓等为原料。石器工具类型有边刮器、端刮器、凹缺器、钻具等。这些石器尺寸小,属轻型传统工具 , 与时代比它们晚的北京人石器有许多相似之处,被认为是北京人文化的先驱 。
1935年,法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家步日耶来到中国,目的是想寻找亚洲的古人类化石,在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村被称为更新世早期的“泥河湾组”地层的下部采 到一块石头。经他研究,确认为石器--“粗糙的手斧”。同时,他还观察了与石器伴生的哺乳动物化石,他认为其中有些骨骼有人工打击的遗迹,有些兽骨的额骨 也残留着人工工作过的痕迹,有的鹿角,像是人工有意识地制成匕首。于是他将这些材料整理成一篇论文,发表在法国出版的古人类学杂志上,文章中推断,当时泥 河湾一带曾经生活过北京猿人,甚至更早的人类。
但是,在步日耶研究上述材料的同时,另一位法国古生物学家德日进也在中国看见过这些标本,却不同意步日耶的论点,认为不是人工的痕迹,写了一篇发驳的文 章,也同时刊登在同样的杂志上。这两位专家的争论,曾引起人们的很大兴趣,但由于一时之间找不到更多的材料参加讨论,这件公案也就慢慢地被学术界遗忘了。
直到1972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两名年轻的研究人员沿桑干河调查旧石器遗址,在泥河湾之西700米的下沙嘴“泥河湾组”的粗砂层内找到一件具有清晰的人工打击
痕迹的石器。与其伴生的动物化石有一件相当完整的纳玛象化石(更新世晚期的象类化石)。此后,又进行核对性发掘,在不远的同一层位中找到数件小型长薄石片 和若干曾经人工打击但尚未成型的石器,伴生的动物化石有披毛犀,马,驼鸟,鼠,兔等。这些发现,带来一场争论,问题不在于石器的本身,人们肯定这些石块是 真石器,但与石器伴生的动物群时代较晚,无法肯定这批石器是比北京猿人更早的类型。不过,另一些人则认为,在华北地区寻找更早的(比北京猿人还早)人类活 动的遗迹,并非出于空想。
1978年8月21日,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第四纪组的研究人员又进入泥河湾盆地考察,于阳原县官厅村的小长梁找到一处内涵极为丰富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泥河湾组"下部的地层中,称之为小长梁遗址。
与高山流水没有拍戏的日子里,我们就在北京周围寻访了,两个人早起很顺利就到了鸡鸣驿城。
河北记忆系列开始,慢慢发出吧,因为河北地区的面积太大了,记录寻访还在进行中,中国城市记忆工作室记录中国变迁,解读社会发展!用自己行动的力量活着。
特别向如果引用的网络文字表示感谢,对同道文保人士表示感谢,很难查明最初原作者,请见谅!
如有原作者提出不妥我会删除!
<中国城市记忆工作室>发起人:高松拍摄
感谢【高山流水(中国城市记忆)文化保护基金】长期对民间民俗文化记录传承的支持!
我们身边流过的一切都将成为历史!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解读:
城市如同一个手掌!布满了大街小巷的掌纹!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就是穿行其间,寻找那条城市历史的生命线!
《中国城市记忆工作室》是用行动为笔、时间为纸、
不间断记录这个城市变迁的过程、留取城市在时光中的片段、
剪辑记忆在生活中的足迹。珍重自然文化与历史文化给我们的开悟与抚慰。
爱这个城市!让我们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