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高山流水文献馆
高山流水文献馆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0,851
  • 关注人气:33,04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蓝毗尼园摩耶夫人祠补记《尼泊尔文化古迹回顾》之79(2015年初)#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2015-07-29 12:31:58)
标签:

城市记忆

历史

行学

佛学

尼泊尔

分类: 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蓝毗尼园摩耶夫人祠补记《尼泊尔文化古迹回顾》之79(2015年初)#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蓝毗尼园摩耶夫人祠补记《尼泊尔文化古迹回顾》之79(2015年初)#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蓝毗尼园摩耶夫人祠补记《尼泊尔文化古迹回顾》之79(2015年初)#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蓝毗尼园摩耶夫人祠补记《尼泊尔文化古迹回顾》之79(2015年初)#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蓝毗尼园摩耶夫人祠补记《尼泊尔文化古迹回顾》之79(2015年初)#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蓝毗尼园摩耶夫人祠补记《尼泊尔文化古迹回顾》之79(2015年初)#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蓝毗尼园摩耶夫人祠补记《尼泊尔文化古迹回顾》之79(2015年初)#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蓝毗尼园摩耶夫人祠补记《尼泊尔文化古迹回顾》之79(2015年初)#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蓝毗尼园摩耶夫人祠补记《尼泊尔文化古迹回顾》之79(2015年初)#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蓝毗尼园摩耶夫人祠补记《尼泊尔文化古迹回顾》之79(2015年初)#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蓝毗尼园摩耶夫人祠补记《尼泊尔文化古迹回顾》之79(2015年初)#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蓝毗尼园摩耶夫人祠补记《尼泊尔文化古迹回顾》之79(2015年初)#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蓝毗尼园摩耶夫人祠补记《尼泊尔文化古迹回顾》之79(2015年初)#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蓝毗尼园摩耶夫人祠补记《尼泊尔文化古迹回顾》之79(2015年初)#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蓝毗尼园摩耶夫人祠补记《尼泊尔文化古迹回顾》之79(2015年初)#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蓝毗尼园摩耶夫人祠补记《尼泊尔文化古迹回顾》之79(2015年初)#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蓝毗尼园摩耶夫人祠补记《尼泊尔文化古迹回顾》之79(2015年初)#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蓝毗尼园摩耶夫人祠补记《尼泊尔文化古迹回顾》之79(2015年初)#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蓝毗尼园摩耶夫人祠补记《尼泊尔文化古迹回顾》之79(2015年初)#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尼泊尔文化古迹回顾展》这期图中的是尼泊尔蓝毗尼是佛祖的故乡!
   摩耶夫人祠(MAYADEVITEMPLE)
      神圣的摩耶夫人祠修建在佛祖诞生之地(佛教专家如是说)。1992年进行的挖掘活动发现了一系列遗迹,最早的有2200年历史,包括一个有砖底座的石质纪 念柱。该石柱与史书上记载的阿育王于公元前3世纪在此遗留的石柱相吻合。人们计划在这里建造一个大型纪念馆,但到目前为止,石柱遗迹周围只有一个朴素的砖 砌亭子。脱掉鞋子,你可以在遗迹周围一条地势较高的木板路上漫步。朝圣者最看重的是一块雕刻着佛祖诞生场景的砂岩,那可能是里普.马拉国王在14世纪留下 的,当时摩耶夫人被当做印度教天后而受到供奉。数世纪的风吹雨淋使这块砂岩几乎磨平了,但你还是能隐约辨出摩耶夫人在因陀罗和梵天的注视下,紧紧抓住婆罗 树枝生下佛祖的图案。附近的Bihari寺内有一块现代的复制品。祠内的池塘据说是摩耶夫人在诞生佛祖之前沐浴的地方,周围的地面上由许多砖砌佛塔和庙宇 的废墟,它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9世纪。摩耶夫人祠对面有两个小型佛教寺庙:来自尼泊尔木斯塘的朝圣者修建的 DharmaSwamiMaharaj佛寺和来自印度比哈尔邦的和尚修建的尼泊尔佛寺。你可以在通往夫人祠路边的宗教品市场里购买香烛或其他佛教供奉品。


特别说明:
2015年4月25日下午14:11分尼泊尔发生8.1级强震,大量古建被毁,西藏地区也受到严重影响!我们一月底刚刚回来,一切的美好 回忆每天都在梦中出现,可是突然就大量毁坏了,无法接受对尼泊尔人们的这样遭遇,祈福保佑这个善良宁静的国度吧!图片都是2015年1月拍摄。


2015年1月5日--29日,共计25天时间我与孩子高山流水行走了一次西藏与尼泊尔。
  

特别向引用的网络文字表示感谢,对同道文保人士表示感谢,很难查明最初原作者,请见谅!
如有原作者提出不妥我会删除!

<中国城市记忆工作室>发起人:高松拍摄

感谢【高山流水(中国城市记忆)文化保护基金】长期对民间民俗文化记录传承的支持!

我们身边流过的一切都将成为历史!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解读:
城市如同一个手掌!布满了大街小巷的掌纹!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就是穿行其间,寻找那条城市历史的生命线!
《中国城市记忆工作室》是用行动为笔、时间为纸、
不间断记录这个城市变迁的过程、留取城市在时光中的片段、
剪辑记忆在生活中的足迹。珍重自然文化与历史文化给我们的开悟与抚慰。
爱这个城市!让我们行动吧!
                            高山流水之父:高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