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高山流水文献馆
高山流水文献馆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0,851
  • 关注人气:33,04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哈尔滨记忆194:原为哈尔滨一等邮局(1914年建成)#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4年初

(2015-04-26 07:57:29)
标签:

城市记忆

历史

文化

房产

行学

分类: 北方记忆
哈尔滨记忆194:原为哈尔滨一等邮局(1914年建成)#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4年初

哈尔滨记忆194:原为哈尔滨一等邮局(1914年建成)#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4年初

哈尔滨记忆194:原为哈尔滨一等邮局(1914年建成)#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4年初

哈尔滨记忆194:原为哈尔滨一等邮局(1914年建成)#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4年初

哈尔滨记忆194:原为哈尔滨一等邮局(1914年建成)#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4年初

哈尔滨记忆194:原为哈尔滨一等邮局(1914年建成)#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4年初

哈尔滨记忆194:原为哈尔滨一等邮局(1914年建成)#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4年初

图片概述: 
   哈尔滨一等邮局这座老建筑建于1914年,是哈尔滨一等邮局原址。原建筑二层,是一座近似马蹄形的西洋建筑,处在街角,在转角处的楼顶上有一个圆顶,强化了主入口的位置。屋 檐下托座带有几何装饰图案,采用了铁艺阳台和屋檐栏杆,是新艺术风格喜欢使用的手法。整组建筑立面简洁、明快,没有繁琐的装饰,更接近当时世界推崇的现代 风格。

  大概在1996年,这座建筑物被改建加高,现为三层,改建后的建筑我们无法来评论它的艺术价值,而令我们关注的是这座建筑最初的使用价值,曾为哈尔滨一等邮局原址。

   有资料显示,早在1896年,我国清朝政府开始自办大清邮政。20世纪初年,才在哈尔滨设立最早的大清邮政分局,称为哈尔滨邮政分局。1907年5月 12日(清光绪三十三年)改称为哈尔滨邮政副总局。辛亥革命后,1912年改为中华民国邮政。1914年1月1日邮政推行新制,邮政总局将各邮界改称邮 区,邮区各邮局分为一、二、三等。

  根据邮政制度的改变,哈尔滨邮政副总局在1914年改称为哈尔滨一等邮局,地址设在道里中国大街(中央大街)。邮政业务也由刚开办时的单纯信函业务,扩大到信函、包裹、汇兑等多种业务。这就是哈尔滨市邮政局的前身。

  在这之前,哈尔滨第一所邮局是由俄国政府于1899年在哈尔滨设立的普通邮局,是沙皇俄国侵略我国东北修筑中东铁路时的产物。1896年6月3日(清光绪二十二年),《中俄密约》签订后,俄国获取了在中国吉林、黑龙江两省境内修筑铁路的权利。

   1899年3月4日,哈尔滨—阿什河间铁路临时通车。同年11月,俄国政府便在哈尔滨开设了第一个普通邮局(当时称为“客邮”),出售俄国邮票、明信 片,在哈尔滨地区内传递邮件。此后,又在1900年间分别在哈尔滨车站、老哈尔滨、哈尔滨兵营开设3个邮局。1912年到1914年间,又在哈尔滨码头、 哈尔滨码头车站、木材厂和成高子等地开设邮局,垄断了我国邮政权。直到1921年11月我国关闭这些邮局,始得收回邮政权。

  1921年7月1日,邮政总局将东三省邮区划分为南满和北满邮区,哈尔滨一等邮局改称北满邮务管理局,统辖吉林、黑龙江两省邮务,局址迁至秦家岗长官公署街(民益街)。

  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中央大街2号的建筑,见证了这段历史,标志着中国有了自己的邮政,结束了沙俄的邮政统治。

  这座建筑后来成为商店住宅,道里区牙病防治所,改建后为商服使用。

  引文《新晚报》

【引文有部分网络文字,特此对同道文史探寻者深深感谢,如有原文版权请提示我,我会马上删除!】

  注:《哈尔滨记忆》系列是2014年2月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地区,女儿高山流水参演电影
《小镇来了王警官》时,完成的部
分城市记忆采录!感谢电影《小镇来了王警官》的制片人张总,
感谢电影
导演,以及全体剧组成员对高山流水的关爱呵护!让我们一起跟着高山流水行学天下的
脚步,回味冰城哈尔滨的
老建筑、中东铁路遗存、古城遗址给我们的历史反思!

<中国城市记忆工作室>发起人:高松拍摄

感谢【高山流水(中国城市记忆)文化保护基金】长期对民间民俗文化记录传承的支持!

我们身边流过的一切都将成为历史!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解读:
城市如同一个手掌!布满了大街小巷的掌纹!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就是穿行其间,寻找那条城市历史的生命线!
《中国城市记忆工作室》是用行动为笔、时间为纸、
不间断记录这个城市变迁的过程、留取城市在时光中的片段、
剪辑记忆在生活中的足迹。珍重自然文化与历史文化给我们的开悟与抚慰。
爱这个城市!让我们行动吧!
                            高山流水之父:高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