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哈尔滨记忆154:革新街电楼子(日本殖民时期变电所)#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4年初

(2015-03-16 10:09:31)
标签:

城市记忆

历史

旅游

行学

房产

分类: 北方记忆
哈尔滨记忆154:革新街电楼子(日本殖民时期变电所)#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4年初

哈尔滨记忆154:革新街电楼子(日本殖民时期变电所)#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4年初

哈尔滨记忆154:革新街电楼子(日本殖民时期变电所)#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4年初

哈尔滨记忆154:革新街电楼子(日本殖民时期变电所)#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4年初

哈尔滨记忆154:革新街电楼子(日本殖民时期变电所)#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4年初

哈尔滨记忆154:革新街电楼子(日本殖民时期变电所)#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4年初

哈尔滨记忆154:革新街电楼子(日本殖民时期变电所)#高山流水行学天下#2014年初

图片概述:
   南岗区中山路与革新街交口的这座老电楼子高约7米,砖混结构,占地面积9平方米。四面有两排12个通气孔,门窗都有欧式外檐。它被粉刷得漂漂亮亮,成为革新 街街头一景。而果戈里大街与民益街路口的电楼子却缺乏维护,表面涂层已部分脱落,露出里面的砖混结构,门窗外檐出现断裂,墙体上有许多裂缝。
  63岁的王作俭是我市第一位提出保护电楼子的市民。他说,上世纪30年代,我市大街小巷全是这种电楼子。这种老式电楼子抗风遮雨,结构牢固,很适合东北高 寒地 区供变电使用。王作俭还到省图书馆查阅了当年的报纸得知,这种电楼子建筑原理与日本许多建筑相似,外面涂抹了白灰沙浆,这是因为日本年降雨量在7000亳 米左右,如果建筑物的红砖直接裸露在外,雨水会渗到屋内。而白灰沙浆外皮的建筑方式,也恰好适合哈市冬季降雪量大的特点,使老电楼子80年没有塌坝风化。
   据市电业局工作人员介绍,电楼子满足了那个年代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市现在均已安装了新式的箱式变电站,老电楼子基本失去了功效,利用率很低。现在主要是作为历史景观建筑供市民及游人观赏。”

【引文有部分网络文字,特此对同道文史探寻者深深感谢,如有原文版权请提示我,我会马上删除!】

  注:《哈尔滨记忆》系列是2014年2月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地区,女儿高山流水参演电影
《小镇来了王警官》时,完成的部
分城市记忆采录!感谢电影《小镇来了王警官》的制片人张总,
感谢电影
导演,以及全体剧组成员对高山流水的关爱呵护!让我们一起跟着高山流水行学天下的
脚步,回味冰城哈尔滨的
老建筑、中东铁路遗存、古城遗址给我们的历史反思!

<中国城市记忆工作室>发起人:高松拍摄

感谢【高山流水(中国城市记忆)文化保护基金】长期对民间民俗文化记录传承的支持!

我们身边流过的一切都将成为历史!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解读:
城市如同一个手掌!布满了大街小巷的掌纹!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就是穿行其间,寻找那条城市历史的生命线!
《中国城市记忆工作室》是用行动为笔、时间为纸、
不间断记录这个城市变迁的过程、留取城市在时光中的片段、
剪辑记忆在生活中的足迹。珍重自然文化与历史文化给我们的开悟与抚慰。
爱这个城市!让我们行动吧!
                            高山流水之父:高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