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非正式展> 高松老门牌城市记忆

标签:
转载 |
分类: 媒体报道 |
老崔网友很认真的记录我的展览,我感动!![[转载]<非正式展> <wbr>高松老门牌城市记忆 [转载]<非正式展> <wbr>高松老门牌城市记忆](//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2014年12月21日-25日,为期四天半的《高松老门牌城市记忆文献展》在元典美术馆展出。
这个展览的消息,是从一个博客上得知的。博客上的一篇博文《哈尔滨记忆93:道外区四道街100号升平街路口建筑》 引起了我对博主的关注,进入博客后发现了这个展览的消息。展览的内容引起了我的兴趣,很想感受一下,这普普通通的街牌、门牌展出会是个什么样。便给博主发了个纸条,询问展览的时间,决定22日去趟元典美术馆。
看完展出之后,所受感触很大,也可以说是个震动,同时也理解了高松先生和他的合作者为此而付出的艰辛和痛苦,也理解了这颗“门牌控”的“痴心”。可具体的把这种感受说出来,感觉一时又不知该怎样用文字来表达。因为只有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你才能真正地理解高松先生20年来的这份执着。
我觉得这个展览的策展人方文山先生的短文就完全表达出来了,请大家耐心读读这篇短文,相信会有新的感触。
《门牌,具体为微的历史断层取样》
我与高松兄的熟识,是因共同兴趣所结缘的,我们是典型的“以牌会友”。但此牌非大家所想当然的麻将,而是寻常不起眼却是庶民文物一环,见证城市变迁的“门牌”。我俩对门牌的执着,如以网络流行用语来表述堪称所谓的“门牌控”。
为何独钟情于门牌收藏呢?对我而言,门牌是见证老建筑最具象的一种生活印记。虽说门牌不是什么具典藏价值的古玩字画或历史文物,但它却扎扎实实可被归类为庶民文化中属文史资料的佐证文物。门牌特殊之处在于它能明确地表示出物件的所在地,这块门牌想当初的悬挂张贴在什么村什么路几号的门上。也因此,纵使整个村庄因都市更新而被拆迁夷为平地,整个历史空间已经彻底消失灰飞烟灭了,但伴随着老建筑同时存在与某特定时空下的门牌却依然存在着,所以捡拾与搜集这些老门牌,竟也有某种抢救文物的使命感。
门牌是一个城市过往的标记和象征,是一种庶民文化的取样标本。更是一段具体为微的历史空间记忆。自己本身很着迷这种历史氛围,甚至可说是无可救药。这种对历史文化偏执很难解释清楚,总之对我而言,门牌就好像通往某个历史时空的浪漫连结,是开启现在与过去的一把时空钥匙,是具体为微的历史断层取样。
虽说我俩都是世间罕见的“门牌控”,拥有的门牌数量数以千计,但我只停留在私人收藏初阶,而高松兄除收藏整理外,已进阶到推广及普及与门牌相关的历史文化教育阶段。因他本身就是《中国城市记忆工作室》的创办人与《中国城市记忆文化保护基金》管理人。对于城市记忆文化与教育的行动执行力是纯收藏的我所敬佩的。
最后,在此衷心的祝福高松兄的《门牌!城市文化记忆文献展》成功顺利!
方文山
于2014.08.04台北
p 1
高松20年收藏见证者刘冰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到:“在创作装置《147》时的过程中,他总共痛哭过三次,让参与制作的女儿高山流水也被带着一起哭。我知道他,不是因为穿插的铁丝刺破肉体的疼痛而痛哭。制作过程中,每一块门牌所隐藏的背后的故事和历史的沧桑,二次闪现在眼前。每个丢失的灵魂又重新聚集,产生的语义能量链接了过去、当下和未来......每个被摧毁的尊严又从新附体,这是他痛哭流涕的原因。
元典美术馆是由北京圣坤元文化艺术有限责任公司全资投入并经由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民政局审核批准的民营非盈利私人美术馆,其前身为元艺术中心。
今天这套城市记忆系列文献之“门牌”作品的问世,过程的积累注定了结果的呈现。虽然创作时间仅仅一年的时间,制作时间虽短,但是我们不是为了时尚潮流卖弄历史深沉。也不是一时的悲情迸发难以释怀,而是目睹城市变迁,历史场所的消失,积聚在这个特定空间里的人的悲欢守望,灵魂的失落无助,所做出的反思和自我审视。我们不是救赎者, 不是施舍者更不是观望麻木者我们记录、收集再创作,只是为了唤醒这份消失的记忆。
谢 谢
欣 赏
!
22日是星期一,是美术馆的休息日。值班人员看到我来参观拍照的诚意,为我开了特例,引导我进入展厅并将展厅所有照明打开,所以才能顺利的无打扰的 参观拍照。在这里特向这位值班人员表示感谢,谢谢你的支持。
原文地址:<非正式展> 高松老门牌城市记忆 作者:老崔213
![[转载]<非正式展> <wbr>高松老门牌城市记忆 [转载]<非正式展> <wbr>高松老门牌城市记忆](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非正式展> <wbr>高松老门牌城市记忆 [转载]<非正式展> <wbr>高松老门牌城市记忆](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最后引用高松收藏见证人刘冰先生的一段话作为此博文的结尾:
注:
链接:中国城市记忆-高山流水之父 (高松先生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