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记忆28:霁虹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标签:
城市记忆民间文保历史文化古桥 |
分类: 北方记忆 |








图片概述:
哈尔滨霁虹桥位于为横跨哈尔滨市道里与南岗两区的分界点,是滨洲、滨绥铁路跨线桥。哈尔滨市一类保护建筑,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为木桥,是哈尔滨桥梁史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立交桥。
霁虹桥造型以古埃及式方尖碑为桥头堡,塔座为长方形,四周各有24个花环状装饰浮雕,其上各筑有两个较小的桥灯塔。桥下面的柱子上还刻有狮子头像。在坚固有力的钢栏杆上镶嵌了标志着“飞轮”中东铁路路徽。桥面宽可并行4辆大卡车,分车行道、人行道,桥下则为列车铁道。
十九世纪末,沙俄对中国东北地区进行野蛮侵略,并开始修建中东铁路。在修筑滨洲干线工程中,临到交通枢纽地时,发现
这里是一片杂草丛生的原野和低洼地形成的水沟。由于修建铁路,迫切需要将松花江上运来的器材物资转运到香坊地区去,于是就地建了个大型木桥,当时起名为秦
家岗大桥。
自
1901年10月2日大桥通车起,这座木桥就承担起桥下通火车、桥上行车行人的功能。后来木桥需要维修和大修,根据铁路发展和市政交通的需要,政府决定在
原址上修建个永久性桥梁。霁虹桥是一座典型的欧式桥梁建筑,呈弓形,设计师为符拉基米尔.安德列耶维奇.巴利,施工工程师彼得.谢尔盖耶维奇.斯维利多
夫。原为钢结构,后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建设霁虹桥仅建筑费用约三十万元大洋。(了解更多请百度)
【引文有部分网络文字,特此对同道文史探寻者深深感谢,如有原文版权请提示我,我会马上删除!】
《小镇来了王警官》时,完成的部
感谢电影导演,以及全体剧组成员对高山流水的关爱呵护!让我们一起跟着高山流水行学天下的
脚步,回味冰城哈尔滨的老建筑、中东铁路遗存、古城遗址给我们的历史反思!
<中国城市记忆工作室>发起人:高松拍摄
感谢【高山流水(中国城市记忆)文化保护基金】长期对民间民俗文化记录传承的支持!
我们身边流过的一切都将成为历史!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解读:
城市如同一个手掌!布满了大街小巷的掌纹!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就是穿行其间,寻找那条城市历史的生命线!
《中国城市记忆工作室》是用行动为笔、时间为纸、
不间断记录这个城市变迁的过程、留取城市在时光中的片段、
剪辑记忆在生活中的足迹。珍重自然文化与历史文化给我们的开悟与抚慰。
爱这个城市!让我们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