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记忆21:建设街142号--亚古诺夫大楼遗址#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标签:
城市记忆民间文保历史文化房产 |
分类: 北方记忆 |





图片概述:
当年建造这栋楼的时候,老哈尔滨人称之为亚古诺夫大楼。但亚古诺夫为什么在哈建了这么一栋大楼,至今仍是个谜。上世纪20年代左右,尚都国际名品店 这个地方曾开办过一所学校,校名叫哈尔滨俄侨第一齿科学校,学校是一位叫谢.阿尔诺里德的俄国人于1911年创办的。史料载,这所学校曾几次易址,已知 1919年校址在南岗车站街47号,即现在的红军街。据1928年史料记载,这所学校是专门培养齿科医生的私立学校,学制2年,当时有3个班,学生有77 人,教师5人,起初学生全部是外侨,主要是俄侨,后来才招收少量中国学生。这所学校应该说是孕育哈尔滨齿科医学专家的摇篮。学校于1938年停办,后被哈 尔滨医科大学收编,改为齿科医学部。
现在好多资料都注明这栋楼是哈尔滨第一齿科学校。但根据学校的规模,不可能整栋大楼都是学校。哈尔滨第一齿科学校曾租用这栋楼的部分房间,作为教 室、教职工办公室。有资料证明,这栋楼当初主营旅馆、商店,而到了1933年以后就改为北满铁路(以后陆续为满洲铁路、中东铁路、哈尔滨铁路局)的员工宿 舍。
据依然健在的老铁路员工回忆说:“从1945年到1980年,这里被称之为中东铁路局、哈尔滨铁路局第一宿舍,一些单身职工和从外地刚调入的职工大多在这里住。这栋楼有五层,所以铁路内部的人习惯称之为‘五楼单身舍’。”
1980年至1998年,哈尔滨铁路中级人民法院和检察院先后在此办公。有一件事很难忘。1998年5月7日,这栋老楼曾惨遭厄运。记得那天早晨上 班,我路过这里时,看到楼的前面道路上拉起了警戒线,并有警察执勤。询问围观的市民方知,当日凌晨4时多,该楼南头整个山墙垮塌了。据一名老楼里值班的人 说,3时多,楼里的地板就吱吱咯咯地响,不一会儿就听见轰地一声,电也断了,满楼都是灰尘,起初还以为是地震了,吓得楼里的人都往外跑。等缓过神来,看对 面财政厅的大楼还有灯光,街道也挺安静的,没有地震迹象,就认定是房子出了问题。绕到房山一看,靠近南边房山的整个一面墙全都塌了,靠近墙边的办公桌椅也 都掉进了大坑里,其景十分恐怖。幸好事故发生在凌晨,楼里没几个人,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当时值班的人立即向铁路局领导进行汇报,省市领导闻讯后也赶赴事故 现场。后经有关部门现场勘查认定,是相邻的建筑工地施工,没有打好护壁桩便野蛮施工,造成这栋老楼地基滑坡,最后导致整个房山倒塌。后经漫长的等待,直到 2004年才加固、修缮完毕。此后,一座外墙厚达一米多,如同一座坚固城堡的百年老楼,依然伫立在那里迎风傲雪,先是开了国美电器商店,后又改为尚都国际 名品店至今。■
感谢刘延年 提供留下的历史回忆!
【引文有部分网络文字,特此对同道文史探寻者深深感谢,如有原文版权请提示我,我会马上删除!】
《小镇来了王警官》时,完成的部
感谢电影导演,以及全体剧组成员对高山流水的关爱呵护!让我们一起跟着高山流水行学天下的
脚步,回味冰城哈尔滨的老建筑、中东铁路遗存、古城遗址给我们的历史反思!
<中国城市记忆工作室>发起人:高松拍摄
感谢【高山流水(中国城市记忆)文化保护基金】长期对民间民俗文化记录传承的支持!
我们身边流过的一切都将成为历史!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解读:
城市如同一个手掌!布满了大街小巷的掌纹!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就是穿行其间,寻找那条城市历史的生命线!
《中国城市记忆工作室》是用行动为笔、时间为纸、
不间断记录这个城市变迁的过程、留取城市在时光中的片段、
剪辑记忆在生活中的足迹。珍重自然文化与历史文化给我们的开悟与抚慰。
爱这个城市!让我们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