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松:我收藏的是情感(转发2010年老文)

(2014-08-29 10:35:27)
标签:

城市记忆

民间文保

高松收藏

高松老门牌

文化

分类: 媒体报道

高松:我收藏的是情感

高松:我收藏的是情感(转发2010年老文) (2010-09-13 13:49:22)

撰文/王倩  摄影/苏露云  (2007年7月)

高松:我收藏的是情感(转发2010年老文)

 

长乐路上的秦状元府,从今年5月1日起又新增了一个名号——老城南印象陈列馆。这座历经300多年霜刀雪剑侵蚀的老宅第,如今是众多老门牌、古井、古屋窗 花、门雕、旧家具、旧电器等等城南“古董”的栖居地。琳琅满目的展品,承载着这座城市曾经的辉煌与感伤,仿佛坐着时光穿梭机来到我们的眼前。谁又能想到, 老城南印象陈列馆的馆长兼所有展品的收集者高松,却是个地地道道的东北汉子呢?

 

南京是情感的归宿

 

1994年10月,高松从鞍山来到南京,在河海大学攻读经济学硕士,他与南京的情缘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相较于粗放型的“钢铁城市”鞍山,历史悠久、人 文气息浓厚的十朝古都南京更是他情感的归宿。高松本科读的是历史学,在他的眼里,南京就是一本活的历史教科书,太平天国的历史,民国的历史,都可以打造成 为旅游线路,边旅游边学习历史,何乐而不为呢?

 

高松的本职工作是家具建材城的经理。他一直有个观点,做生意不能急功近利,十块钱的生意,赚六块钱就可以了,这样才有源源不断的客户。现在很多商家一味追 求利益最大化,不考虑环境、人文、产品质量等因素,高松很不赞成。学经济学的他,当然明白经济价值可以转化为汽车,转化为名牌服装,转化为高档筵席,然而 历史学给予他一份平和的心态,就像历经朝代更迭、世事变迁的南京,有积淀,有底蕴,在平稳中前进着。

 

通过收藏来记录南京的历史并整理成系列,是高松最想做的事。他不喜欢浮躁,不喜欢速食文化,喜欢广交朋友,骨子里满是东北人的豪爽和热情。

 

专收破烂中的“战斗机”

 

读硕士期间的一天,高松在一个垃圾遍布的拆迁地发现了一块红色的门牌。他捡起那块门牌,擦了擦上面的灰尘,再看看废墟中横卧的栋梁,感慨万千:一块门牌代 表着一个家庭的存在,两块门牌诉说着邻里间的亲情,三块、四块、五块展示了一条街巷的变迁,一百块、两百块、一千块……不是记录了这个城市曾经的辉煌吗? 自此之后,高松开始特意收藏门牌。他留心报纸上的拆迁消息,也会上网查阅,哪里要改造出新,他就按时间跟踪。他要的是那一瞬间。在留存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 的宅子轰然倒地的一刹那,在一条街巷消失的瞬间,门牌发出最耀眼的光芒,也最能体现它的价值。只要不出差,他每天早上5点从家里出发,驾车到拆迁工地,看 看有什么有意义的东西可捡,然后再去上班。他开玩笑说,别人在工地上收破铜烂铁,能马上卖钱,他收的东西不值钱,但却是破烂中的“战斗机”。

 

从发现第一块门牌到成为老门牌的“收藏家”,这一切并非偶然。受姥姥和舅舅的影响,高松从小就爱收集些小玩意。三、四岁时喜欢拣方的、圆的小石子,上初中 开始正式收集邮票、古钱币。后来有了经济能力,收的东西越来越成规模,比如旧家具。历史、地理知识的储备给了他善于发现的眼睛,刺激着他怀旧的神经。

 

他曾在江东门遇到过一个十块钱的连体椅,怕是假的,没买,后来在书上发现其造型设计真是独特,心生遗憾。他家里有台很贵族气的老式唱机,那是1997年在 朝天宫一个小地摊发现的,当时要价3700-3800元,买不起。隔了一年多,他在美龄宫发现一模一样的,于是经常去和那个老板聊天。2003年再去的时 候,唱机被放到一个破角落,手摇柄也被人偷了。三百块钱,他买下了这个“绝对是民国文物级”的唱机。

 

高松列举了几件他最珍爱的藏品:一辆车头下方安装煤气灯的德国原装自行车,是三十年代的;家里有张红木质地的床,上面的人物、雕花特别漂亮、精细;还有民国时候的三个“小竖条”门牌,白底黑字,锈得特别厉害。“不是他们价值高,是百看不厌,有说不出的感觉,意境深远。”

 

高松的父亲曾经反对他收这些东西,但妻子的理解和支持是他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收藏带给他最多的是心理上的充实。这跟金钱没什么关系。

 

不想让藏品关起来

高松:我收藏的是情感(转发2010年老文)

6月底,老城南印象陈列馆免费向市民开放,参观人群每日达千人以上,地板、楼梯被踩坏了,部分展品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展览馆不得不暂时关门。高松坦言他的心情:“高兴!踩坏了也没多少钱,修也能修,但那种被人承认的感觉相当舒服,比与朋友喝酒还舒服!”

 

高松现在已经拥有近万件收藏品,但他没有时间去查这些藏品的资料,先把东西保护起来,再研究怎么去整理。事物失去得太快,他要留住一个时代,做成展览馆、纪念馆,给后代看,给他们灵感,给他们方向。他们喜欢,就去探讨;他们好奇,就去研究。这就够了。

 

国外博物馆里一年展品有百分之四五十需要调换出去,换一批新的东西,这样博物馆才能生长,才能循环。他最近收了几个精巧的民间小工艺品,准备今后办民间系 列展用,还花了三百块钱收到一款美国产的极其稀罕的儿童车。他想办一个“老城南之童年梦想”展,把小孩子玩的三轮小车、皮筋、沙包、跳的小方格……全部重 现;还想搞个厨房器具的展览,比如小磨子、小碾子、小铲子、小炉子什么的。像这样一直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收集一些东西,再与老百姓达成互动。他说:“皇家文 化、名人书法做得很好,但真正老百姓的没有。现在各地都有民俗馆,但做久了就拐了,拐到官僚、士大夫,离开老百姓了。老百姓是历史的缔造者,是世界的创造 者,说是这么说,可没人为老百姓做点事,等历史消逝,我们回头看,是不是只有两个皇帝、四个将军、五个书法名人构成的世界呢?肯定不是!他们加起来还不到 一千万呢。”

 

城市的历史不可以断裂,高松想在河西与六合筹建历史陈列馆。“河西建设太快了,全是高楼大厦,好像孙悟空,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像上海陆家嘴,浦东开发特 意留了一个老宅子,作为陆家嘴开发陈列室。至于有没有人看是小事,你尊重这段历史,未来肯定有人寻。建设工人汗流浃背地干活,挖隧道、修地铁,这都可以算 嘛。当时拆迁的破乱景象,照片都有的,我有一部分,档案馆也能查到。如果政府提供这样的场地,我一定用我的专长把它做好。六合也是,六合城比南京还老,俗 语说‘铁打的六合,纸糊的南京’,但六合现在是什么状态?文化馆、博物馆,几乎什么都没有。大家就是拼命地赚钱,所有历史底蕴全部消失了。每年大家还在高 考、求学,求什么呢?家乡骨子里的文化你都给破坏了,大家求学也是为钱。”关于资金、场所,他在等政府部门的反馈意见,自信满满。

 

老城南印象陈列馆就是得到了秦淮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为了维持展览馆的水电开销和工作人员的费用,再开馆的时候,政府会适当收一点门票钱,象征性地控制一下人流。但高松希望永远免费的好。“来的人越多,传播得越广。”

 

高山流水的文化情愫

 

高松给女儿取名为“高山流水”,那是他挖空心思、绞尽脑汁想了八个月,妻子还在怀孕的一天晚上,一拍脑袋想出来的。“我姓高,妻子姓刘,我从鞍山来,到长 江边上的河海大学,从山到水,那不就是高山流水么?我爸叫高正山,从我爸传递到我,再到我女儿,高山流水不就是代代相传?妻子叫刘冰,有了爱情以后,冰不 就融化成水了么?孩子这名字是中国几千年的积淀,最有名的一个成语。我喜欢历史、古典收藏……都隐含在里面,太经典了。我们今后的目的就是打造这个品 牌。”高松有一个高山流水古典家具货栈(仓库),他的妻子开了一家高山流水家装设计公司。他们把未来都寄予在女儿的身上。

 

做了这么多,他自认对这个社会有什么影响呢?“希望每一个人尊重身边的一切事物,略微还保持一点怀旧的情感,不要轻易地把什么都放弃。前一段时间有朋友离 婚,我认为两人之间不可能没法交合,只是一些东西没有读懂,不想读这本厚的书。像杨振宁和他妻子相差几十岁都可以结合。老头老太到我这来看,地板能踩坏, 楼梯能踩塌,他们看了之后会感到略微的损失,自己当时怎么没有珍惜这些东西?金钱社会最容易产生浮躁。所以说,普通的事件、物品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尊重的 情感深处的东西。收藏橡皮、饮料瓶……任何东西,过二十年,你一看当时什么情感,当时的那种味道,你能想象出来。你并不是把这瓶子收集起来卖钱,而是在收 藏自己的情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