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辽宁记忆:寻访辽宁沈阳新民县--辽滨塔<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2014-06-10 10:49:59)
标签:

高松拍摄

民间文保

城市记忆

新民记忆

文化遗产

分类: 辽宁记忆
辽宁记忆:寻访辽宁沈阳新民县--辽滨塔<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辽宁记忆:寻访辽宁沈阳新民县--辽滨塔<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辽宁记忆:寻访辽宁沈阳新民县--辽滨塔<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辽宁记忆:寻访辽宁沈阳新民县--辽滨塔<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辽宁记忆:寻访辽宁沈阳新民县--辽滨塔<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辽宁记忆:寻访辽宁沈阳新民县--辽滨塔<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辽宁记忆:寻访辽宁沈阳新民县--辽滨塔<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辽宁记忆:寻访辽宁沈阳新民县--辽滨塔<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辽宁记忆:寻访辽宁沈阳新民县--辽滨塔<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辽宁记忆:寻访辽宁沈阳新民县--辽滨塔<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辽宁记忆:寻访辽宁沈阳新民县--辽滨塔<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辽宁记忆:寻访辽宁沈阳新民县--辽滨塔<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辽宁记忆:寻访辽宁沈阳新民县--辽滨塔<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辽宁记忆:寻访辽宁沈阳新民县--辽滨塔<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辽宁记忆:寻访辽宁沈阳新民县--辽滨塔<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辽宁记忆:寻访辽宁沈阳新民县--辽滨塔<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辽宁记忆:寻访辽宁沈阳新民县--辽滨塔<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辽宁记忆:寻访辽宁沈阳新民县--辽滨塔<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辽宁记忆:寻访辽宁沈阳新民县--辽滨塔<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辽宁记忆:寻访辽宁沈阳新民县--辽滨塔<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图片概述:这是2014年1月回老家过春节期间拍摄的!
辽滨塔在新民市东北29公里的辽滨村有一座千年古城的遗迹。这座古城地处辽河与秀水河的交汇之处,是古代著名的渡口和交通要道,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它是一座八角十三层密檐青砖塔。原高41.7米,底部直径为12.5米,按佛教以奇数表示清白的信念而筑。塔基高约10米,塔身八面各有一佛龛,上有一尊砖雕佛像端坐于莲花座上。
早在东晋时期,这里就已经成为军事重镇。辽代是其历史上最兴盛的黄金时期,辽的统治者促进此地的繁荣,在这里设立了辽州治所,还从蓟州大批移民。后来长期的战乱使这座繁华古城遭到严重破坏。
在维修古塔时,打开了塔的地宫,发掘出包括佛牙、舍利子在内的一批珍贵遗物,其中的圈足斗形铁锈花纹青釉碗是唐朝或五代时期的制品,是十分罕见的珍
它是一座八角十三层密檐青砖塔。原高41.7米,底部直径为12.5米,按佛教以奇数

表示清白的信念而筑。塔基高约10米,塔身八面各有一佛龛,上有一尊砖雕佛像端坐于莲花座上。双手合于胸前,慧眼远眺,神态怡然,头顶铜镜高悬,以示佛光 普照,法力无边。每巨佛旁都有一胁体拱手而立,神情虔诚而庄严。两飞天盘旋于坐佛头顶,舞姿婆娑。八个角的棱柱下,各有一大力金刚扶膝蹲踞,两侧有十八罗 汉护卫,各个手持兵器,威风凛凛。各檐角悬有铜制的“惊雀铃”,每逢微风拂过,铃声叮咚,清脆悦耳,数里之外,能闻其声。顶上塔刹高耸,上挂“飞毛铜” 镜,阳光下金光闪闪……
辽滨塔村曾流传这样一首诗:“辽滨夕照映霞天,低云苍穹看倪端,乳燕盘旋塔中戏,铜铃惊飞走角檐。”由此,人们可想见辽滨塔当年青春的风采。 然而,历经千百年岁月的沧桑,饱受风风雨雨的剥蚀和历次战争的摧残,如今的辽滨塔已变得老态龙钟—周身千疮百孔,斑斑驳驳,几经落顶,矮了许多,塔刹早已 荡然无存;13层塔檐及风铃均已脱落,显得凸凹而又光秃;佛龛上的佛像多已改换仙乡,幸存的还能依稀辨出慈祥的尊容……。辽滨塔已恰似一个突兀而破烂的砖 垛,看了令人颇有凄凉和悲哀之感……  (引文百度)
      
本文如引用了网上搜索资料,在这里对探索研究历史的同道表示深深敬意!
让我们一起珍藏好这些在身边渐渐消失的记忆!

<中国城市记忆工作室>高松拍摄

感谢<高山流水(中国城市记忆)文化保护基金>的支持!


我们身边流过的一切都将成为历史!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解读:
城市如同一个手掌!布满了大街小巷的掌纹!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就是穿行其间,寻找那条城市历史的生命线!


                                   高山流水之父:高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