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云南记忆153:芒市(潞西)五云寺<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2014-06-08 09:24:57)
标签:

高松拍摄

城市记忆

民间文保

芒市记忆

文化遗产

分类: 闽、琼、滇、豫、冀、晋城市记
云南记忆153:芒市(潞西)五云寺<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云南记忆153:芒市(潞西)五云寺<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云南记忆153:芒市(潞西)五云寺<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云南记忆153:芒市(潞西)五云寺<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云南记忆153:芒市(潞西)五云寺<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云南记忆153:芒市(潞西)五云寺<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云南记忆153:芒市(潞西)五云寺<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云南记忆153:芒市(潞西)五云寺<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云南记忆153:芒市(潞西)五云寺<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云南记忆153:芒市(潞西)五云寺<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云南记忆153:芒市(潞西)五云寺<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云南记忆153:芒市(潞西)五云寺<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云南记忆153:芒市(潞西)五云寺<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云南记忆153:芒市(潞西)五云寺<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云南记忆153:芒市(潞西)五云寺<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云南记忆153:芒市(潞西)五云寺<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云南记忆153:芒市(潞西)五云寺<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云南记忆153:芒市(潞西)五云寺<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云南记忆153:芒市(潞西)五云寺<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云南记忆153:芒市(潞西)五云寺<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云南记忆153:芒市(潞西)五云寺<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云南记忆153:芒市(潞西)五云寺<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云南记忆153:芒市(潞西)五云寺<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云南记忆153:芒市(潞西)五云寺<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云南记忆153:芒市(潞西)五云寺<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云南记忆153:芒市(潞西)五云寺<高山流水行学天下>


图片概述: 
  五云寺,位于云南省潞西市芒市镇红旗路西段南侧,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因大门前有
五棵大青树,树上长年栖息许多白鹭,远看宛若五朵白云,故称五云寺,傣族称「奘罕」,
即金子寺。
寺内现存以汉傣两种文字阴刻的木匾一块,长一百七十七厘米,宽四十九厘米,厚三.三五
厘米,汉文居中,直书着「大清康熙四年芒市长官司放廷定创建(孟+力)焕奘罕」。傣文略
小,分刻于汉字两侧,题记大意为∶「五云寺是芒市土司放廷定于康熙四年所建的第一座佛
寺,原名叫奘罕。它是从姐别赛(今法帕乡新寨)迁至姐木(芒市附近)原址城东(今芒市
镇东里州防疫站一带),住持长老是左 密天,清迈(泰国)人。嘉庆七年(一八○二年)
土司(放泽重)又将寺迁到今址(芒市镇蝶焕电影院附近)。道光年间(一八二一至一八五○
年)放提法母子重修,住持长老姓板。咸丰五年(一八五六年)放哈法又修,住持长才姓冯。」
寺中仍供奉着芒市地区首尊铜佛--帕拉过(孟+力),此铜佛系泰国清迈长老左密天从清迈带
来的。此外,寺橱中还使用着一口乾隆时期(一七三六-一七九五年)铸制的大铜锅,煮一次
饭,可供百人食用。
一九四五年,奘罕被日本侵略军用汽油烧毁。一九四六年,信众用竹料搭成一简易经堂。一九四八年,
由信众募捐和土司资助重建为木结构的殿堂。一九四五年后,五云寺有住持佛爷伍凹利达及和
尚一人。一九五三年七月从芒市中华寺移去重约三吨的大铜佛一尊于五云寺。「文革」中,除
佛寺始建时的一尊小银佛被信众收藏起来之外,五云寺的殿宇、佛像、经书等几乎全部被毁。
一九八四年开始重建,次年落成,目前五云寺是芒市地区重要的佛教朝圣地,也是重要的风
景旅游区。


  注:《云南记忆》系列是2013924—116日到云南德宏州芒市、瑞丽、梁河

及保山市腾冲地区,参加女儿高山流水主演的一部电影 《云中信》时,完成的部

分城市记忆采录!感谢电影《云中信》的制片人张总,感谢电影《云中信》导演

韩越,感谢电影中的爸爸(褚丰铭),电影中的小鹿姐姐以及全体剧组成员对高

山流水的关爱呵护!让我们一起跟着高山流水行学江湖的脚步,回味云南天空、

云朵、稻田、古村、老屋、古桥、古道、庙宇、墓葬、流水给我们的慰藉吧!


<中国城市记忆工作室>高松拍摄

感谢【高山流水(中国城市记忆)文化保护基金】长期对民间民俗文化记录传承的支持!

我们身边流过的一切都将成为历史!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解读:

城市如同一个手掌!布满了大街小巷的掌纹!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就是穿行其间,寻找那条城市历史的生命线!

 

《中国城市记忆工作室》是用行动为笔、时间为纸、

不间断记录这个城市变迁的过程、留取城市在时光中的片段、

剪辑记忆在生活中的足迹。珍重自然文化与历史文化给我们的开悟与抚慰。

爱这个城市!让我们行动吧!

                                     高山流水之父:高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