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门牌,浅吟低唱的复古民谣

(2013-12-05 12:13:48)
标签:

南京记忆

民间文保

文化遗产

老门牌高松

杂谈

分类: 媒体报道

老门牌,浅吟低唱的复古民谣

2013-11-21 09:43:18 来源: 金陵晚报(南京)

http://jlwb.njnews.cn/html/2013-11/21/content_1544977.htm

掉色的老门牌

像久别重逢的老友

何栎的外婆家原来在南市楼。附近是一条条古街巷,泥马渡康王的泥马巷,源于元代皮作坊的评事街,明初朱元璋建十六楼时的南市楼,生产云锦的绫庄巷。 何栎并没有在这个地方生长,但是这里的土壤奠定了她对老街老巷有一种格外的亲切。童年时候这里像迷宫一样兜兜转转的小巷,总是氤氲着寻常百姓家浓郁的炊烟 味道,宁和温暖的阳光,连屋脊和窗棂也散发着太阳晒过的味道,安详地在巷口晒太阳的老人,蹦蹦跳跳的孩童,邻居们三三两两在家门外闲扯着家常,到了饭点这 家的菜香,能飘到隔壁的窗台……

何栎喜欢这种味道。古旧、安详的味道,被亲切的人和事温暖包围的味道。所以当这些满载着回忆的地方逐渐消失,当那些弯弯绕绕的小巷彻底从这个城市的 版图中移除,她觉得自己总还想抓住些什么,直到她在外地参观了一个门牌展览,那些斑驳的,掉色的老门牌,就像久别重逢的老友,唤起了她一阵激动。

收藏一个门牌

宛若收藏了城市的部分记忆

听说南京也有人收藏老门牌,何栎也曾去打听。她希望有人能做这样一件事,不要丢弃这些在普通人眼里没有价值的东西,其实它们很珍贵。老门东开放时, 她去参观过城南记忆馆,看到里面收藏的部分老门牌,何栎觉得面对这一个个搪瓷铁片,就像面对着一道记忆的闸门,眼前打开了一幅活动的影像:“义仓巷”、 “大思古村”、“西街”、“南珍珠巷”、“老坊巷”、“六角井”……每收藏一个门牌,就收藏了城市消失的一部分记忆。

城市已经消失的时空无法还原或重制,而人们错过甚至没有参与过的历史时空,将永远停留在最美的状态,更值得想象和把玩。这些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时空下的门牌设计摆放在同一个框架内,就像是复古的歌词,又像浅吟低唱的怀旧的民谣。

门牌作为艺术品

在很多地方登堂入室

去年,有网友在网上公布了一份《民国时期南京太平路的门牌号码》的资料,94个老门牌被曝光:太平路38号,大光明钟表眼镜行;太平路50号,马头 牌冷饮经销处;太平路166号,新新服装公司……当门牌号与门店的信息一一对应,昔日的繁华具象地呈现于人们眼前。英国用蓝色门牌保护老建筑。在不少欧洲 国家,门牌除了标注屋主姓名信息,还通过不同颜色注明区域,成为指路的工具。还有一些通过铁艺和石雕装饰,成为街头一景。而在英国伦敦,许多老房子上挂着 一块蓝色的圆形标牌,说明有某位历史人物曾在这里居住过。

在南京,有人坚持着收藏老门牌,比如南京城市记忆发起人高松。宝塔顶、泥马巷、走马巷、伏魔庵、宰牛巷、车儿巷、狗皮山……高松说,从上世纪90年 代开始,他收藏了近3000块南京的老门牌,他快收藏了整个南京。在他看来,这些门牌就像“U盘”,虽然小,却储存着当时的社会体制、邮政体系、区位划 分、街巷布局、人文变化等各种信息。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门牌,让原本陌生的人们,找到了共鸣。

何栎说,门牌已经作为艺术品,在很多地方登堂入室。比如北京,有许多地方可以淘到大有来头的老门牌,国子监街有一家出售老门牌的旧物小 店,店里不对外出售的老门牌不少出自北京的名人故居,所以有许多国内外的门牌发烧友远道而来观摩这些名人门牌。小胡同里的铁皮收藏馆有专门的老门牌展区, 收藏馆的主人是一对爱好铁皮玩具的年轻夫妇,他们用近百块老门牌贴在写有收藏馆名称的墙壁上,突出历史的厚重。那里总是聚集着门牌达人,到这儿淘往昔的时 光和割舍不了的情怀。

有些地名曾经存在,却消逝在城市的迷宫。有些情怀曾经追忆,却只能寄托在一个个老门牌里。

当一块门牌从簇新的蓝底白字搪瓷铁片,慢慢斑驳成一块博物馆里或私人收藏的旧物,刻在上面的就不再只是一个地名符号。

有人说地名是一座城市的坐标,守在历史的轴线上忠实地记录它的轨迹。如果这些轨迹也不得不逐渐淡去,有人却固执地寻找着老门牌,不愿意抹杀那些街巷里弄曾经存在过的记忆。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news/css13/img/end_news.png 本文来源:南京龙虎网-金陵晚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