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告别甘井子大王山“青铜时代遗址”!下篇--探寻古文化遗址【大连城市记忆】365之197

(2013-06-25 09:58:16)
标签:

高松拍摄

民间文保

大连记忆

文化遗产

分类: 辽宁记忆
【引文新青年网:大连54青年】探寻大连城市记忆 3000年群落遗址遭毁

 大连你好讯)跟随历史探访者的脚步,总是显得异常沉重又那么的沉痛,随着现代社会的经济建设发展越来越多的历史重要遗迹遗址惨遭破坏,这些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在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雨洗礼后,葬送在我们的手里。一座没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永远不会被尊重,只会被历史遗忘,在历史漫漫的长河中昙花一现。大连的城市历史文化,并不只是殖民时期的百年建筑,也不是汉代文物墓葬能够代表,这座城市留给我们的还有太多太多,希望用我们的行动感染更多有历史责任感的人,一起发掘历史,探寻大连城市的记忆……

 尘封3000年青铜时代大连土著人遗址重回世间

 

    位于大连甘井子区棋盘磨村东面的大王山(也成大旺山)山顶及周围山脊上的大王山青铜时代遗址,发现于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简称二普)时期, 大王山青铜时代遗址由于地处高山,地势陡急加之三千年泥土封盖的原因保存的非常完好!二普时仅发现山脊处有零星陶片和火烧土块,尚未见到大规模居住遗址遗迹。

 

 2011年因大连新机场工程建设需要,欲将大王山夷平填海造地,致使大规模居住遗址暴露。于2012年6月经考古爱好者“大连历史遗迹守护者”登山调查得以发现,大王山遗址存在多文化叠压关系以及超过4000年文物遗迹现象。尘封了3000多年的青铜时期大连土著文明聚落遗址又一次重回世间。

大连的先人们曾住过的群落已经被夷为平地

    具体所含文化层堆积如下:

    1. 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类型:大王山主峰东西延伸山脉之山脊存在大量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类型)积石墓,现均已被毁。

    2. 青铜时代文化类型:

    • 双坨子文化一期遗迹

    • 双坨子文化二期遗迹

    • 双坨子三期遗迹

    • 尹家村下层遗迹

 

    开山放炮填海造地遗址遭遇灭顶之灾  文保部门责令停止
  
    跟其他的历史遗址被无情摧毁一样,棋盘磨村的大王山青铜时代遗址依然也逃脱不了被消失的命运, 9月28日众多大连历史爱好者发现大旺山青铜时代遗址再次遭到毁坏,立即通知大连市文体局下属的大连市文物管理处,次日甘区文化局干事及甘区文化稽查人员在新机场建设指挥部的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来到大旺山青铜时代遗址上,对新机场建设指挥部的工作人员指明了大旺山青铜时代遗址的存在范围,并命令停止施工保护文物遗迹。但是现场依然施工采石,直至调查结束到下午2点钟依然没有停止施工。

 

  10月8日发现大王山青铜时代遗址上的采石破坏行为依然没有停止,甚至恶意将没有遭到破坏的遗址推光。自10月8日至10月11日,辽宁省文化稽查致电大连市文化局文物处,责令马上制止毁坏文物遗迹的违法犯罪行为。大连市文化局文物处通知新机场建设指挥部停止破坏文物的犯罪违法行为,但是,新机场建设指挥部依然无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法》;无视2012年10月1日新颁布的经大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和辽宁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批准的《大连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条例》继续对这处重要的大旺山青铜时代聚落遗址进行毁灭施工,将整个遗址面积的80%破坏或扰乱!

历史考古意义重大 能解开诸多考古之谜

    经大连市考古所对大王山青铜时代遗址面积的估测,2012年6月发现时所剩遗址在3万平米以上。遗址保存完好,文物种类异常丰富,是目前大连市市区所见保存最完好最有考古价值的,最能够有希望解决大连地区青铜时代各个文化类型更替叠压和向北发展的诸多多年尚未解决的考古之谜。

    故此大连考古所向大连市文物管理处报告了大王山遗址的重要性,由大连市文物管理处上报大连市文体局。同时上报辽宁省文化部门,辽宁省文化部门责成辽宁省考古所来大连调查大王山遗址。由于遗址富存考古和历史信息的珍贵性和遗址保存的完整性,经辽宁省考古所专家实地勘察后,决定由辽宁省考古所立项发掘!并责成大连市文体局下属大连市文物管理处对施工企业下达停工通知,等待辽宁省考古所与新机场建设协调发掘资金后,进行考古发掘。

    大连的先民们,今天我们来看你了

 

    10月20日上午,“大连历史遗迹守护者”、来自南京的“中国城市记忆工作室”再次踏上3000多年的这片遗址,在海拔300多米高的山上,看着到处是大型现代化机械和车辆穿梭往来,山头上布满了炸药和残留的导火索。在一处遭到破坏的遗址上,随处可见先民们曾使用的石斧和黑陶碎片,一些先人们的(遗骨)房址、骨制、石制生活工具撒满了整个山坡。

 面对惨遭破坏的历史遗址,让人目不忍视痛心疾首,一座城市真正具有代表城市历史文化的东西是别的城市或者国家无法比拟的、无法拥用的,始生于这座城市这片土地上灿烂的土著文明。大连距今5000~3000年前的土著文明,是影响东北亚地区的重要史前文明之一,是朝鲜、韩国和日本考古学家研究本国史前文化起源的研究地域之一,大连也曾经是近代东北亚考古研究的中心!

 

    先辈们,今天我们来看你了,不为那3000多年的风霜,只为看一眼曾经创造了无比灿烂文明的你们,我深知,你们同样深深地爱着脚下的这片热土,为此耕耘过,流过血流过汗,因为我们同样都拥有一个称谓——大连人!

告别甘井子大王山“青铜时代遗址”!下篇--探寻古文化遗址【大连城市记忆】365之197

告别甘井子大王山“青铜时代遗址”!下篇--探寻古文化遗址【大连城市记忆】365之197

告别甘井子大王山“青铜时代遗址”!下篇--探寻古文化遗址【大连城市记忆】365之197

告别甘井子大王山“青铜时代遗址”!下篇--探寻古文化遗址【大连城市记忆】365之197

告别甘井子大王山“青铜时代遗址”!下篇--探寻古文化遗址【大连城市记忆】365之197

告别甘井子大王山“青铜时代遗址”!下篇--探寻古文化遗址【大连城市记忆】365之197

告别甘井子大王山“青铜时代遗址”!下篇--探寻古文化遗址【大连城市记忆】365之197

告别甘井子大王山“青铜时代遗址”!下篇--探寻古文化遗址【大连城市记忆】365之197

告别甘井子大王山“青铜时代遗址”!下篇--探寻古文化遗址【大连城市记忆】365之197

告别甘井子大王山“青铜时代遗址”!下篇--探寻古文化遗址【大连城市记忆】365之197

告别甘井子大王山“青铜时代遗址”!下篇--探寻古文化遗址【大连城市记忆】365之197

告别甘井子大王山“青铜时代遗址”!下篇--探寻古文化遗址【大连城市记忆】365之197

告别甘井子大王山“青铜时代遗址”!下篇--探寻古文化遗址【大连城市记忆】365之197

告别甘井子大王山“青铜时代遗址”!下篇--探寻古文化遗址【大连城市记忆】365之197

告别甘井子大王山“青铜时代遗址”!下篇--探寻古文化遗址【大连城市记忆】365之197

告别甘井子大王山“青铜时代遗址”!下篇--探寻古文化遗址【大连城市记忆】365之197

告别甘井子大王山“青铜时代遗址”!下篇--探寻古文化遗址【大连城市记忆】365之197

告别甘井子大王山“青铜时代遗址”!下篇--探寻古文化遗址【大连城市记忆】365之197

告别甘井子大王山“青铜时代遗址”!下篇--探寻古文化遗址【大连城市记忆】365之197

告别甘井子大王山“青铜时代遗址”!下篇--探寻古文化遗址【大连城市记忆】365之197

告别甘井子大王山“青铜时代遗址”!下篇--探寻古文化遗址【大连城市记忆】365之197

告别甘井子大王山“青铜时代遗址”!下篇--探寻古文化遗址【大连城市记忆】365之197

告别甘井子大王山“青铜时代遗址”!下篇--探寻古文化遗址【大连城市记忆】365之197

告别甘井子大王山“青铜时代遗址”!下篇--探寻古文化遗址【大连城市记忆】365之197

不知道有多么大的仇恨与利益?不知道为什么调动千军万马来扫平一处古文化遗址?
看到地上的细细的塑料管吗?那是爆破用引线,满山布满这些引线,实时都有爆破,
就是为了得到一些填海的石料,大连多么的富有呀,都用几千年的文化古渔村填海!、、、、、
大连好友德亮带我看完这里我真的无语,加强了我的对现实无奈与痛!多么难得的文化样板,
大连地区有高度的大片区青铜时期渔村遗存、、、、!真想骂这个不识宝的大连!

【引文半岛晨报】棋盘磨古渔村遗址今起抢救性挖掘
2012-10-22 9:04:36作者:朴峰来源:半岛晨报

在位于大连甘井子区棋盘磨村东,大连新机场工地内的大王山上,两位业余考古爱好者发现了一座被石头、植被掩盖了数千年的先民聚落。后经考古专家鉴定,这处遗址距今已有3000多年。生活在这里的先民,可能是大连最早的渔民。由于施工破坏严重,这处遗址的保护状况堪忧,经文物部门与施工单位多次会商后决定,将于今日对遗址进行抢救性挖掘。

业余考古迷的意外发现

王德亮与杨玉璟是大连市小有名气的两位民间文物保护志愿者与考古迷。今年6月,他们驱车来到甘井子区南关岭街道附近一座山上进行文物勘察。“这座山附近是新机场工地,当时山上已经被挖出很多条路,一些工程车在运送土石方。 ”王德亮他们一路攀爬而上,“快要爬到山顶时,我们有了意外发现,从挖土机翻开的山路上,我们看到一些破碎的陶片,并且越往上走陶片越多。 ”

怀着忐忑的心情,王德亮他们继续攀爬,快到山顶时,王德亮就意识到这次发现可能有些不太寻常。“除了陶片,我们还看到了石斧、石锛、石刀甚至还有非常少见的鹿角锥。 ”直到王德亮他们在大山最高处,看到了那条刚刚被挖土机翻出来的、长长的红烧土层后,才欣喜地确定,他们发现的应该是一座规模很大的史前聚落。“之前我们也看到过一些青铜器时代的聚落遗址,但像这么大规模的,至少在大连地区我们还是第一次看到。 ”王德亮说。

记者随考古人员一起上山

王德亮及时将这一发现报告给了文物主管部门,今年7月,在王德亮的带领下,记者随考古部门工作人员一起来到了遗址现场。大山下是一片繁忙的工地,在成为挖掘土石方的工地之前,这里一直是一座人迹罕至的大山。

快爬到山顶时,王德亮所说的那条红烧土层便出现在了大家眼前,考古专家解释说,“红烧土层是先民盖房子时留下的痕迹,他们盖完房子后,会用火烧房子的土墙,这是为了让房子更结实坚固。 ”从某种意义上说,通过遗址里红烧土层的范围大小,也就可以计算出这座史前村落的面积大小。

在其中一处红烧土层里,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一件完整的陶器。在这件陶器附近,考古人员又发现了一件断成两截的石锛,以及一件打磨着两个小孔的石刀柄。通过这些零星发现,在场有考古人员猜测,这处遗址可能属于青铜时代双坨子三期文化,距今约3400-3100年。当然,准确年代还要等进一步调查论证后才能得出结果。

发现时遗址还相对完整

考古人员介绍说,这处遗址其实已经不是首次发现,早在上世纪80年代,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期间,便有考古工作者在这条山脉上发现了红烧土,但当时发现的面积较小,所以仅作了记录,并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考古人员介绍,从这次现场勘察情况看,施工挖掘的这条小路仅仅从遗址外部扫过,整个遗址并没有受到破坏,因此这处遗址的保存情况应该还是相对比较完整。此外,专家们还分析表示,这处遗址坐落在大山的山脊上,而这条山脊长达数公里,如果不出意外,除了裸露出的这一小部分外,其余山脊的土石下面,也应该埋藏着同一时期的遗存。如果这个分析判断属实,那么这处遗址将会毫无疑问地成为辽南地区极其重要的一处青铜遗址。

遗址或将揭开大连先民的北迁之谜

在发现遗址的当天,考古人员便与施工方取得联系,要求施工方立即停止对遗址破坏,然后再进行磋商,以研究出最好的方案,不让地下的文物遭到破坏。此后,市考古研究所立即派出考古队,对大王山青铜时代遗址进行初步探测与调查,经调查后估测,这处遗址尚完整保存部分应该在3万平方米以上,其中文物种类异常丰富,是目前本市市区所见保存最完好、最有考古价值的一处先民遗址,对这处遗址的考古,将有希望解决大连地区青铜时代各个文化类型更替叠压和向北发展的诸多尚未解决的考古之谜。

出于对这座遗址的重视,市考古部门立即将情况上报给了省文化管理部门,后经辽宁省考古研究所专家实地勘察后,决定由省考古研究所立项发掘。

但在此过程中,尤其是十一长假期间,由于施工单位不当施工,使这处珍贵的遗址又遭到部分破坏,目前遗址地面约80%左右的面积已遭到不同程度损毁,为减少文物损失,省考古研究所专家决定,立即着手发掘,赶在冬季出现冻土层之前,力争将这些地下文物抢救出来。据相关工作人员透露,整个发掘工作将于今日正式启动。 首席记者翟丙军新闻链接

大王山遗址具体所含文化层堆积如下:

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类型:大王山主峰东西延伸山脉之山脊存在大量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类型)积石墓,现均已被毁。

青铜时代文化类型:双坨子文化一期遗迹、双坨子文化二期遗迹、双坨子文化三期遗迹、尹家村下层遗迹。


再次感谢文中遗址发现者带我前去考察!

本文引用了网上搜索资料,在这里对探索研究大连历史的同道表示深深敬意!
让我们一起珍藏好这些在身边渐渐消失的记忆!

感谢【高山流水(中国城市记忆)文化保护基金】的支持!
感谢【大连吸引力传媒】对《大连城市记忆》大系列的支持鼓力推广!

 

我们身边流过的一切都将成为历史!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解读:
城市如同一个手掌!布满了大街小巷的掌纹!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就是穿行其间,寻找那条城市历史的生命线!

《中国城市记忆工作室》是用行动为笔、时间为纸、
不间断记录这个城市变迁的过程、 留取城市在时光中的片段、
剪辑记忆在生活中的足迹。 珍重自然文化与历史文化 
给我们的开悟与抚慰。
爱这个城市!让我们行动吧!

                                     --------
高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