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身与碑额:探访阳山碑材之二--我思念中的南京【中国城市记忆工作室:高松拍摄】

标签:
南京记忆明代石刻皇家文化高松拍摄 |
分类: 南京城市记忆 |
碑材来历
阳山位于汤山镇西北,碑材系明成祖为其父朱元璋树碑而开凿的巨型石材。公元 1402年,明成祖
朱棣起兵夺得侄儿朱允炆的帝位,为了笼络人心,稳定政局,就决定要一巨型石碑以表朱元璋的
功德。于是,他征集了全国万余工匠依阳山南麓开凿碑材三块。其中碑座石材高13米,宽16米,
长30.35米,重达1.6万吨;碑身石材长49.40米,宽4.4米,高10.7米,重约8700吨左右;碑额
石材高10米,长20.3米,宽8.40米,重约6千吨左右。若此碑立起总高为73米,重3.1万吨,是当
之无愧的世界第一碑。为取此石材,古代劳动人民付出了非凡的艰辛与血汗,数千民工累死采石
场,今碑石附近坟头村即是当时民工的合葬地。这三块石材都已成形,其中碑额已与山体分开,
碑身、碑座也仅有一端相连。此石材又为何遗弃不用?说法有二:一说明朝国势渐衰,朱棣又
迁都北京,故不用;一说因南京地理与气候所了限,不适古代的滚木与冰运的方法,无法运输
而不用。【引文百度】
朱棣起兵夺得侄儿朱允炆的帝位,为了笼络人心,稳定政局,就决定要一巨型石碑以表朱元璋的
功德。于是,他征集了全国万余工匠依阳山南麓开凿碑材三块。其中碑座石材高13米,宽16米,
长30.35米,重达1.6万吨;碑身石材长49.40米,宽4.4米,高10.7米,重约8700吨左右;碑额
石材高10米,长20.3米,宽8.40米,重约6千吨左右。若此碑立起总高为73米,重3.1万吨,是当
之无愧的世界第一碑。为取此石材,古代劳动人民付出了非凡的艰辛与血汗,数千民工累死采石
场,今碑石附近坟头村即是当时民工的合葬地。这三块石材都已成形,其中碑额已与山体分开,
碑身、碑座也仅有一端相连。此石材又为何遗弃不用?说法有二:一说明朝国势渐衰,朱棣又
迁都北京,故不用;一说因南京地理与气候所了限,不适古代的滚木与冰运的方法,无法运输
而不用。【引文百度】
本文引用了网上搜索资料,在这里对探索研究南京历史的同道表示深深敬意!
让我们一起珍藏好这些在身边的城市记忆!
让我们一起珍藏好这些在身边的城市记忆!
感谢【高山流水(中国城市记忆)文化保护基金】的支持!
我们身边流过的一切都将成为历史!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解读:
城市如同一个手掌!布满了大街小巷的掌纹!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就是穿行其间,寻找那条城市历史的生命线!
《中国城市记忆工作室》是用行动为笔、时间为纸、
不间断记录这个城市变迁的过程、
留取城市在时光中的片段、
剪辑记忆在生活中的足迹。 珍重自然文化与历史文化
给我们的开悟与抚慰。
爱这个城市!让我们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