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召寺(呼和浩特城市记忆)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寻访7【高松拍摄】

标签: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城市记忆大召寺高松拍摄中国城市记忆旅游 |
分类: 北方记忆 |
引用百度一段文字说明“大召寺”的一些历史!
蒙语称“依克召”,意为大庙。汉名原为弘慈寺,后改名无量寺。位于呼和浩特市旧城区。明隆庆年间
(1567~1572),土默特蒙古部主阿勒坦汗(明代译作“俺菩”)受封为顺义王后,与夫人三娘子
共同主持归化城(呼和浩特前身)和弘慈寺。万历八年(1580)寺成,是呼和浩特最早兴建的寺院。
据载,土默特部阿拉坦汗在兴建美岱召后不久,便决定另建第二座城寺,在明朝宫廷的支持下,
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正式动工兴建。新建的城寺将城与寺分开,寺在城南的路西,第二年即告落成,
城在又一年以后才告竣工。明廷赐寺名为弘慈寺,即现在的大召寺,城名为归化城,即呼和浩特市
旧城。大召建成,由于召中供奉银制释迦牟尼像,所以当时也称为银佛寺。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
僧格杜棱汗邀请*三世来呼和浩特。*三世在土默特部盛大的欢迎仪式中,自鄂尔多斯进入呼和浩特,
主持了弘慈寺银佛的“开光”法会。从此大召在当时漠南蒙古成为有名的寺院,也是呼和浩特最大的寺院。
【中国城市记忆工作室】发起人:高松拍摄记录
感谢【高山流水(中国城市记忆)文化保护基金】的支持!
感谢【大连吸引力传媒】对【中国城市记忆】系列的支持鼓力推广!
我们身边流过的一切都将成为历史!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解读:
城市如同一个手掌!布满了大街小巷的掌纹!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就是穿行其间,寻找那条城市历史的生命线!
《中国城市记忆工作室》是用行动为笔、时间为纸、
不间断记录这个城市变迁的过程、
留取城市在时光中的片段、
剪辑记忆在生活中的足迹。
珍重自然文化与历史文化
给我们的开悟与抚慰。
爱这个城市!让我们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