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2年的再次寻找张库村石刻,补拍萧宏墓石刻图案【高松拍摄】

(2012-07-09 19:39:25)
标签:

南京城市记忆

张库村石刻

萧宏墓石刻

高松拍摄

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

分类: 南京城市记忆

参考文字图片引用于“彼此空间网”

                                2012年的再次寻找张库村石刻,补拍萧宏墓石刻图案【高松拍摄】

张库村失名墓神道石柱柱础



张库村失名墓神道石柱
  该石柱位于栖霞区尧化镇仙宁农牧场张库村农田中,在萧宏神道的西侧。北距萧宏墓神道石刻约 500米,南距1997年新发掘的萧宏墓也是500米,东面约500米处有一座小山,西面紧邻一口大水塘,过了水塔不到500米处为一隆起的小山丘。现存石柱两个,相距11015米,是1997年5月南京市博物馆考古工作者在调查萧宏墓神道石刻的过程中发现的。1997年12月14、15日,有关专家专程前往调查测量。
  北侧石柱仅存柱座,雕刻精美,上圆下方。上为双螭,高0.30米,张口衔珠,头上双角,有翼,足5爪,抵首交尾,脊部隆突,栩栩如生;下为方形基座,边长1.20米,高0.36米。底座之下还有一块垫基石。柱座中间有一近似正方形的榫孔,长0.43米,宽0.40米,深0.30米。
  南侧石柱柱身断为两截,横卧在田中。柱身上半截长0.67米,下半截长0.69米。下半截底部的榫头长0.28米,榫头呈四方形,最粗处宽0.34米,最细处宽0.26米。柱身上刻隐陷直刳棱纹,因深陷泥土中,仅露出8道棱,棱距0.85米,估计柱身棱纹不少于24道。离柱身1.75米处为柱座。柱座上圆下方,上为双螭,高0.32米,腹部以下已残破,张口街珠,双角,有翼,脊部隆突;下为方形基座,边长l.17米,高0.35米。柱座中间的榫孔长0.49米,宽0.40米,深0.30米。
  这两个柱座上的双螭头部均朝向东面小山。一般说来,双螭的头部位置与柱额朝向是一致的,它所面对的方向就是神道的人口处。假若这两个神道石柱的柱座从未被人移动过的话,那么,墓葬应该就在这两个石柱的西面。这样的话,其神道则与南北向的萧宏墓神道相交。这种神道连接方式,将北京明十三陵由一条主神道、若干支神道构成的布局提前了900余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这两个石柱的造型与。萧宏墓的相似,但形制略小,应为一处新的陵墓神道石刻。那么,这两个神道石柱的墓主人是谁呢?从1980年发现的梁桂阳简王萧融墓和1988年发现的萧融嗣子梁桂阳敦王萧象墓之间相距仅300米来看,很可能是萧宏之子的陵墓神道石刻。
  据唐朝姚思廉《梁书》和唐朝李延寿《南史》可知,梁临川靖惠王萧宏卒于梁普通七年(526年),有7子:萧正仁。萧正义、萧正德、萧正则、萧正立、萧正表、萧正信、世子萧正仁,为吴兴太守,有治能,天监十年(511年)卒,溢日哀世子。次于萧正义初封平乐侯,萧正仁死后,继为世子,成为法定的王位继承人,甚得梁武帝的赏识,官至太常卿。南徐州刺史、东扬州刺史。三子萧正德为西平侯,桀骜不驯,无行无德,侯景之乱中作内应,导致建康城陷落,后被侯景杀害。四子萧正则为乐山侯,因谋反而被斩杀于南海。五子萧正立位至丹阳尹,封建安敏侯,其墓在今天的江宁县淳化镇刘家边村。六子萧正表为封山侯,后奔乐山,不知所终。七子萧正信为武化候,位至给事中。据此,我们推测新发现的神道石柱有可能是萧宏次子萧正义的陵墓神道石刻。
2012年夏枕寒流、kingglxj、我一起再次寻访张库村石刻无果,但在萧宏墓认识了南大考古的在校生,
还一起找的张库石刻!下面的石刻图案是萧宏墓的!那杯可乐是我们寻访结束在M店买的,杯子自带的,
引起好多回头率!留下记录今后回忆!
2012年的再次寻找张库村石刻,补拍萧宏墓石刻图案【高松拍摄】

2012年的再次寻找张库村石刻,补拍萧宏墓石刻图案【高松拍摄】

2012年的再次寻找张库村石刻,补拍萧宏墓石刻图案【高松拍摄】

2012年的再次寻找张库村石刻,补拍萧宏墓石刻图案【高松拍摄】

2012年的再次寻找张库村石刻,补拍萧宏墓石刻图案【高松拍摄】

2012年的再次寻找张库村石刻,补拍萧宏墓石刻图案【高松拍摄】

2012年的再次寻找张库村石刻,补拍萧宏墓石刻图案【高松拍摄】

2012年的再次寻找张库村石刻,补拍萧宏墓石刻图案【高松拍摄】

2012年的再次寻找张库村石刻,补拍萧宏墓石刻图案【高松拍摄】

2012年的再次寻找张库村石刻,补拍萧宏墓石刻图案【高松拍摄】

我们身边流过的一切都将成为历史!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解读:
城市如同一个手掌!布满了大街小巷的掌纹!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就是穿行其间,寻找那条城市历史的生命线!

《南京城市记忆民间纪录团》是用行动为笔、时间为纸、
不间断记录这个城市变迁的过程、 留取城市在时光中的片段、
剪辑记忆在生活中的足迹。 珍重自然文化与历史文化 给我们的开悟与抚慰。
爱这个城市!让我们行动吧!
                     --------高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