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话《旗袍》里的旗袍---四川广播电视台-家周刊

(2012-06-26 18:31:25)
标签:

民国旗袍

奶奶们

青春记忆

高松收藏

民国服饰

分类: 媒体报道
话《旗袍》里的旗袍
发布时间:2011-06-08   

旗袍作为中国的传统服饰,近些年频频出现在影视剧中:《花样年华》里张曼玉换了23件旗袍,《色戒》里汤唯把这一数字增加到了27件。而在近期热播的《旗袍》里,马苏再度创下新高,换了近百件旗袍,不过,该剧服装设计师董仲民直言,剧中代号为“旗袍”的马苏其实不适合穿旗袍,因为她缺少一些女人的韵味。这话惹得马苏很不高兴,但历史上又有哪些人穿着旗袍真正有韵味呢?

收藏家:好旗袍相当于民国
女子的“普拉达”
前一阵子,一部名为《旗袍》的电视剧在各大电视台热播。毫无疑问,剧中女性角色身着的旗袍,都是刚刚制作出来的“新品”。有人就要问了,遥想民国时期,摩登一点的女子几乎人人都穿旗袍,那么,那些旗袍如今还有没有呢?服饰不容易保留,时光荏苒,数十年后,当年的旗袍的确已很少保存下来了。记者了解到,民俗收藏家高松先生就藏有数十件珍贵的民国旗袍。
  高松将自己收藏的旗袍称为“奶奶们的青春记忆”,的确如此,旗袍似乎专属于那个年代,只要不是社会最底层的女子,每个女人都至少有一件旗袍,“对于中上层女子来说,旗袍的式样和款式,更是一种身份的标志!”高松说,民国时期人们几乎没有商标意识,市面上没有什么名牌、奢侈品牌的服装,做工精美考究、出自著名裁缝之手的旗袍就相当于当时的“普拉达”、“范思哲”、“迪奥”。

好莱坞明星也爱旗袍
1921年之后,旗袍开始吸收欧美服饰的曲线美,向紧腰身方向发展。接着,上海开始流行超紧身和大开叉旗袍,一夜之间,女子都把胸,腰紧绷起来。
旗袍果真是适合东方女子体态的,削肩、纤腰,骨感一点的人穿出纤细动人的韵致,肉感一点的人则是丰腴盈润,即使是年纪略大,略显发胖的女性穿着,也仍然一派优雅福态。在形式上,旗袍拘谨而保守,却也变化多端,在里子高低、裙摆长短、开衩多少上下功夫,又或者在下摆点缀些流苏……不过,“万变不离其宗”,正因为旗袍的密实,才使得内在暗蕴的性感,随着柳腰款摆,步履轻移,一点一点地撩拨着人心。自然,这样的旗袍给传统中国男人带来不小的冲击。
根据一段现存的影像资料,早年的美国好莱坞华裔女星黄柳霜来上海,她走进国际饭店时还是一身洋装,而走出国际饭店时已经换上了当时最流行的旗袍,东方之妩媚和西方之韵味集于一身,令众多影迷为之倾倒。

宋美龄的旗袍到底有多少件,是个“天文数字”
宋美龄的旗袍到底有多少件,是个“天文数字”,恐怕她自己也说不清楚。因为太多,所以每件新衣宋美龄只会穿一二次,从此“束之高阁”,再也无露面之日。闲暇时,她也会打开衣柜,拿出几件自己欣赏。宋美龄对穿着要求甚高,特别是夏季,最多穿一天要更换。有时天气过于炎热,只要她的旗袍上出现一点汗渍,她就会立即更换新的;每逢下雨天,旗袍下襬若出现一点泥污,她也必定会尽快换掉。宋美龄经常携带便于四季更换的旗袍,以应酬各种活动和场合。当她出席有外宾参加的集会、宴会或舞会时,蒋夫人会精选最合时宜的旗袍,而需会晤重要贵宾时,宋美龄会穿上最高档的旗袍。
宋美龄酷爱旗袍,也与她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有关。她爱国画,曾拜张大千、黄宾虹等泰斗为师,耳闻目染加上勤学苦练,居然成为一位国画高手,国画中仕女的穿著接近于旗袍。有一年,台湾“荣总”医院给蒋介石的士林官邸派来一位女护士,这位女护士喜欢穿超短裙,宋美龄和蒋介石见了都感到很别扭,蒋夫人就让人换了护士。正是受这个传统文化影响过重,宋美龄从不穿暴露的服饰,甚至也反对女性穿长裤。她认为女性应该有与男性截然不同的服饰特点,所以在她漫长的一生中,几乎没有穿长裤的画面。即使在她步入百岁之龄,依然与旗袍为伴。

“旗袍丽人”
张爱玲去世时身穿旗袍
  上世纪四十年代,张爱玲穿着“丝质碎花旗袍,色泽淡雅”地带着她那敏感于常人的色彩、节奏和情绪登上文坛。
张爱玲穿着打扮一直标新立异,当时就为人所熟知。最富戏剧性的文字记载,莫过于与她并称为“四大女作家”之一的潘柳黛《记张爱玲》中所写的:张爱玲喜欢奇装异服,旗袍外边罩件短袄,就是她发明的奇装异服之一。
为出版《传奇》,她到印刷所去校对稿样,整个印刷所工人会停下工作,惊奇地看她的服装。她到好友苏青家做客,整条里弄为之震动,她在前头走,后面跟着一大群孩子,一面追,一面叫。她参加朋友的婚礼,穿了件自己设计的前清样式的绣花袄裤去道喜,整个婚宴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张爱玲身上。
同年,在华懋饭店,《新中国报社》主办女作家聚谈,到场的张爱玲身穿“桃红色的软缎旗袍,外罩古青铜背心,缎子绣花鞋,长发披肩,眼镜里的眸子,一如她的人一般沉静”。
暮年的张爱玲虽早失去在服装上惊世骇俗的兴趣,但在一些场合下,她仍注意自己的服装。庄信正夫人杨荣华说:“张爱玲很高,很重视仪表,头发梳得丝毫不乱,浅底洒着竹叶的旗袍更是典型出色。”
1995年秋天,75岁的张爱玲孤独逝于洛杉矶的公寓,几天后才被发现。据说,她死前最后一件衣裳是一件磨破衣领的赫红色旗袍,像极了她曾经绚烂一时而后却平和闲淡的一生。 

戴笠为追胡蝶买旗袍
  戴笠是国民党的军统特务头子,胡蝶是著名电影皇后,他们两人的同居曾经有过许多街谈巷议。抗战期间,电影皇后胡蝶原来居住于香港。1941年香港被日本军队占领,她和她的丈夫仓皇出走,先到广东韵关,再由韵关到桂林,最后抵达山城重庆。   
  戴笠是登徒子之流,在他手里不知糟蹋了多少女性。这时,他爱上了胡蝶,软硬兼施,终于把她占为己有。在这之中,戴笠钻了一个空子。原来,日本军队占领香港后,胡蝶因不想躲来躲去,疲于奔命,打算滞留在香港。不料日本人却找上门来,邀她赴东京拍一部《胡蝶游东京》的影片,宣扬所谓“中日友善”思想。胡蝶这才意识到继续留港的严重性,决定绕道回内地。行前,胡蝶夫妇将历年积存的财物装成30只箱子,托当时在香港秘密负责接送工作的杨惠敏女士代运回国。不料,当胡蝶夫妇抵达广东韶关时,却得到30箱财物在东江被劫的消息。   
  戴笠情急之中心生一计,按胡蝶开的丢失珠宝、衣物的账单,派人去购置了许多旗袍和珠宝,然后谎说是追回了一部分财物。胡蝶是见过世面的人,一看这些“追回”的珠宝,衣物虽不是原物,但款色更新,价值更贵,于是对戴笠说了许多感激的话。

阮玲玉为穿旗袍戴“义乳”
20年代末期,乳罩飘洋过海来到中国,当时人们称之为“义乳”。 电影女明星再次成为时尚体验的先行者,她们身体力行试穿乳罩,正是由于她们的偶像作用,才使中国女性摈弃肚兜而选用乳罩。以出演《神女》、《新女性》等影片蜚声影坛的阮玲玉,是民国时期的大腕影星。她精湛的演技,迷茫的美丽让影迷为之疯狂。她身着旗袍,丰姿绰约,风情万种,给后人留下了惊艳的一瞬。阮玲玉便是最早戴“义乳”的中国妇女之一。戴上义乳的阮玲玉旗袍合身,胸乳圆润,与旗袍的曲线结合得近似完美。从此不仅原版的西式胸罩被引进,也产生了改良中式内衣。“义乳”慢慢在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普及起来。

法国美女穿旗袍追吴佩孚
历史上的很多著名男性其实对旗袍很是喜爱。1920年,军阀吴佩孚率领他的陆军第三师进驻洛阳,当时20岁的法国美女珍妮,迷恋他到了疯狂的程度,跑到洛阳要嫁给他,他起初死活不肯接见,直到珍妮换上了中国的旗袍,把西洋女装束之高阁,他才接见了她。后来冯玉祥驻军洛阳,反对迷信,砸神像,放小脚,却不限制女子穿旗袍。蒋介石更不反对女子穿旗袍,蒋介石在召见蒋经国的俄国妻子芬娜之前,还吩咐到:“芬娜来时,要穿中国旗袍,若穿俄国洋装,我不见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