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元桥--滁州记忆【高松拍摄】醉翁亭记之12

(2012-04-05 10:04:07)
标签:

安徽记忆

滁州三元桥

高松拍摄

老街巷

文化遗产保护

民间文保

旅游

分类: 安徽记忆
三元桥--滁州记忆【高松拍摄】醉翁亭记之12
三元桥--滁州记忆【高松拍摄】醉翁亭记之12

三元桥--滁州记忆【高松拍摄】醉翁亭记之12

三元桥--滁州记忆【高松拍摄】醉翁亭记之12

三元桥--滁州记忆【高松拍摄】醉翁亭记之12

三元桥--滁州记忆【高松拍摄】醉翁亭记之12

三元桥--滁州记忆【高松拍摄】醉翁亭记之12

三元桥--滁州记忆【高松拍摄】醉翁亭记之12

三元桥--滁州记忆【高松拍摄】醉翁亭记之12

三元桥--滁州记忆【高松拍摄】醉翁亭记之12

三元桥--滁州记忆【高松拍摄】醉翁亭记之12

三元桥--滁州记忆【高松拍摄】醉翁亭记之12

三元桥--滁州记忆【高松拍摄】醉翁亭记之12

三元桥--滁州记忆【高松拍摄】醉翁亭记之12
参考网文:
从三元桥到文德桥浅说

金学政  桂方林

 

         提起文德桥,老滁州人都知道,它横跨内城河,是沟通市直机关南、北大院之间联系的最便捷的通道。前两年,出于文物保护需要,市文物管理部门在桥南侧立碑, 名之为“三元桥”。此后,市民议论颇多,不知道“三元桥”、“文德桥”名称来历。其实,三元桥是明清时用的古名,文德桥是1921年对三元桥修缮时的新命 名。

          三元桥,明中后期万历壬辰(1592)年知州丁士奇始建。查明万历《滁阳志》,在州舆图中无桥,但在第三卷山川内容中却有建桥记录。建桥时因桥北建有“三 元宫”道观,故得名。历经一百五十多年,到了清朝乾隆年间,“桥岁久倾颓”,“颇多坍卸”,1748年,滁州知州温必聪筹资重建。原桥为三孔石台木板桥。

          时光冉冉,到民国初年,桥木板岁久腐烂。1921年,由在外地学习的滁州籍学生捐资重修成今貌,一直运用至今。因当时桥北偏西处有文庙(夫子庙),故取名 曰“文德桥”。现桥中孔径8米,两边孔径5米,桥面全长27米,宽3.65米。两旁栏杆和桥头牌坊均为钢筋砼结构。这种技法是受津浦铁路建桥之影响,实为 滁州公路桥建桥史上的首例。桶装水泥由天津运来,经滁城瓦工马朝柱领工建成。其桥两头牌坊的外侧上额,均刻有“文德桥”名,内侧北、南两头,分别刻有“仰 观丰岭”和“俯鉴清流”的题额,为黄淮臣所书。 “文革”初期更名为东风桥,旋复名为文德桥。

        古人建三元桥,一方面是生活和防卫需要。明清时,内城河之南,即今天的市委大院一带是屯放粮食的仓库,曰“永盈仓”,而官署在内城河之北,明朝全国性的马 政机构太仆寺就在的基督教堂一带。从南桥到下水关间这么大一段内城河上没有一座横联南北的桥梁相勾连,实在很不方便。另外一方面,还有风水的原因。古人是 相信堪舆、气形之说的。滁州江北名胜地,山川明秀,灵气所钟,名人才士屡代多有,唐代韦应物、宋代欧阳修传世之作皆出于滁。至明代“文运稍不振于古”。于 是,先人们就在地形上寻找原因,认为滁城扩建后“西则诸峰环峙,青翠万叠;南有玉带环抱,天然环壁。但东南微缺,既宜以形家言修补之”,所以,修三元桥, 意在接巽(东南)方地脉英奇之秀气,以振兴文运。桥南市体委与解放小学之间的路取名曰青云路,取平步青云意,在东南方现今国际大酒店与市体委等处,建有 “文笔峰塔”、“文昌阁”等,取“文峰塔尖尖。滁州出状元”之吉祥意。上世纪初,在外求学的滁州籍学子们,捐资重修这行将废弃的老桥,并取名“文德桥”, 足见这座古桥在滁州读书人心目中的地位了。

         文德桥之名已使用近百年,老百姓耳熟能详,爱之亲之敬之。“文德”名之,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古滁州孔夫子文庙、文昌宫、文昌阁等文化古迹。百姓呼唤:文德,归来兮!

(致公党滁州支部  共稿)



我们身边流过的一切都将成为历史!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解读:
城市如同一个手掌!布满了大街小巷的掌纹!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就是穿行其间,寻找那条城市历史的生命线!

《南京城市记忆民间纪录团》是用行动为笔、时间为纸、
不间断记录这个城市变迁的过程、 留取城市在时光中的片段、
剪辑记忆在生活中的足迹。 珍重自然文化与历史文化 给我们的开悟与抚慰。
爱这个城市!让我们行动吧!
                                                        --------高松 语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